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人物>元太宗

元太宗

【生卒】:1186—1241

【介绍】:

即窝阔台。元太祖第三子。从父统一漠北,攻金,西征。太祖去世后二年,被推为大汗。窝阔台汗元年,用耶律楚材议,使河北民以户出赋调,西域人以丁出赋调。次年,从楚材议,定税制,设诸路征收课税使。三年,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定长吏、万户、课税所分掌民、军、钱谷之法。六年,联宋灭金。七年,命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同时,发动南攻南宋、东侵高丽之战争。在位十三年而卒。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太宗。


【生卒】:1186——1241

即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曾随太祖伐金,定西域。1229年在怯绿连河曲雕阿兰诸王百官大会上,以太祖遗诏继位。后立朝仪、定赋税制度,置仓廪、立驿传。1231年立中书省,以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攻南宋至郢州、黄州等地。1234年灭金,1235年派遣拔都、蒙哥、阔端再次西征。1236年在燕京立编修所,于平阳立经籍所,编集经史。1241年11月病死。追谥英文皇帝。


【生卒】:1186—1241

【介绍】:

即窝阔台。元太祖第三子。从父统一漠北,攻金,西征。太祖去世后二年,被推为大汗。窝阔台汗元年,用耶律楚材议,使河北民以户出赋调,西域人以丁出赋调。次年,从楚材议,定税制,设诸路征收课税使。三年,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定长吏、万户、课税所分掌民、军、钱谷之法。六年,联宋灭金。七年,命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同时,发动南攻南宋、东侵高丽之战争。在位十三年而卒。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太宗。


【生卒】:1186——1241

即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曾随太祖伐金,定西域。1229年在怯绿连河曲雕阿兰诸王百官大会上,以太祖遗诏继位。后立朝仪、定赋税制度,置仓廪、立驿传。1231年立中书省,以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攻南宋至郢州、黄州等地。1234年灭金,1235年派遣拔都、蒙哥、阔端再次西征。1236年在燕京立编修所,于平阳立经籍所,编集经史。1241年11月病死。追谥英文皇帝。


【生卒】:1186—1241

【介绍】:

即窝阔台。元太祖第三子。从父统一漠北,攻金,西征。太祖去世后二年,被推为大汗。窝阔台汗元年,用耶律楚材议,使河北民以户出赋调,西域人以丁出赋调。次年,从楚材议,定税制,设诸路征收课税使。三年,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定长吏、万户、课税所分掌民、军、钱谷之法。六年,联宋灭金。七年,命拔都进行第二次西征;同时,发动南攻南宋、东侵高丽之战争。在位十三年而卒。元朝建立后,追尊为太宗。


猜你喜欢

  • 杨衒之

    【介绍】:姓或作阳,或误作羊。北魏末北平人。孝庄帝永安中,为奉朝请,历官期城太守、抚军府司马、秘书监。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至北魏旧都洛阳,值丧乱之后,见昔日寺观庙塔皆成丘墟,因摭拾旧闻,追叙故迹,作《

  • 王端履

    【介绍】:清浙江萧山人,字小穀。嘉庆十九年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有《重论文斋笔录》。

  • 沈戎

    【介绍】:东汉九江寿春人,字威卿。仕郡从事。说降尹良,光武帝嘉其功,封海昏县侯,辞不受。避居会稽乌程,遂家焉。

  • 王雱

    【生卒】:1044—1076【介绍】:宋抚州临川人,字元泽。王安石子。性敏甚,未冠已著书数万言。英宗治平四年进士。作策三十余篇及《老子训传》等,镂版行世。神宗熙宁四年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受诏撰《诗

  • 方声洞

    【生卒】:1886—1911【介绍】:清福建侯官人,字子明。光绪二十八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次年参加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敢死队。后考入千叶医学校。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被推为福建分会会长

  • 田盛

    【介绍】:东汉陈留人,字仲嚮。与郭林宗同好,有知人之名,优游不仕,以寿终。

  • 王俌

    【介绍】:唐雍州咸阳人,祖籍丹杨,字灵龟。王綝孙。明经,调莫州参军,辟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幕府。时契丹屈烈部将入寇,俌至其部,胁说祸福,乃不入。安禄山叛,拜博陵、常山二太守,河北招讨副使。

  • 刘永福

    【生卒】:1837—1917【介绍】:清广东钦州人,居广西上思,字渊亭,本名义。曾参与天地会起事,太平天国败后在桂滇边境组织黑旗军。后赴越南。同治十二年应越南政府之邀率部抗法,次年被越任为三宣副提督。

  • 李韶

    【生卒】:453-524字元伯,承长子。初补中书学生。孝文帝时,为黄门侍郎。议迁都之事,韶力主迁洛阳“九鼎旧所”,帝称善。宣武帝初,为并州刺史,坐堂弟同元禧谋反,免官爵。复用为将作大匠,以平吕苟儿功复

  • 陈远

    字中复,遇弟。曾随遇侍太祖。永乐初,官翰林待诏。精于绘画。子孟颙,长于书法。【介绍】:明应天府上元人,字中复,一字中孚,陈遇弟。工书,有晋人风度。善画,尤精写人物,尝随遇侍太祖。永乐初为翰林待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