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雅

雅

壮语音译。壮族女巫称谓。亦称“都雅”。意为“巫婆”、“鬼婆”。流行于广西。其年轻时常被推选为“囊海”(扮月姑),到中老年后就自称能通鬼神,附近民妇遂带着米、钱、鸡等来向其问卜,久之便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女巫。作法时,焚香请师,头盖头巾,口中呐呐作语,自称鬼神附身,然后开口问来者所卜何事,边问边探索来者的意图,再判断所卜之事如病人触犯何方鬼神,需要杀多少牲畜,以求神解脱等。说完,其家人用柚子嫩枝蘸入其事先准备好的一碗水,洒在雅身上,并呼唤她的名字,雅便苏醒还原为常人。此俗全属迷信活动,来源已无从考察,可能与古代“越巫鸡卜”有关。

猜你喜欢

  • 席力图召

    呼和浩特十五大寺庙之一。亦称舍利(力)图召。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石头巷。明万历间(1573—1620)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僧格始建。该寺第一世活佛希迪图噶卜楚曾将藏文《般若经》译成蒙文,甚受第三世达赖喇

  • 博巴

    藏语音译。藏族的自称。藏文作“bodpa”,意为“藏人”或“藏族”。此称自唐吐蕃时已有,初专指卫藏中之卫地人,即今拉萨地区为主的人,后逐渐泛指全体藏人。

  • 乌兰泰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索佳氏。字远芳。道光六年(1826)随军平息张格尔煽起的南疆西四城叛乱。因功升兰翎长。八年,由护军校升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二十一年(1841),为防英军入侵,随御前

  • 郭齐哈昂邦

    清代※御前大臣。参见“郭齐哈摆牙喇壮大”(1905页)。

  • 班勒纥

    见“缚喝”(2416页)。

  • 慕容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汉初,东胡为匈奴所破,部分余众退保鲜卑山(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因以为号,慕容氏系自其分衍而出。初分布于今西拉木伦河上游。东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时,檀石槐分鲜卑联

  • 鸡笼山

    ①明代史籍对台湾称谓之一。《明史·鸡笼传》:“鸡笼山在澎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地多深山大湖,聚落星散,无君长”。明代东番即泛指名湾。 ②山名。位于今台湾西北部基隆港口外,形似鸡笼,故名。清

  • 云南景谷人民反清起义

    雍正四年(1726),清政府革云南镇源傣族土司刀澣,委流官刘宏度署府事。刘到职后,在没收土知府庄田时,趁机派人丈量傣族农民田亩,勒收地价,限令五月内照亩上交;属吏亦百般勒索敲诈,甚至沿路索夫、征代役钱

  • 专名制

    参见“通名制”(1968页)。

  • 西藏奏疏

    书名。辑自钦差驻藏大臣孟保、海朴等人奏折。10卷。主要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国策动拉达克首领勾结森巴人武装入侵阿里和西藏人民反击入侵者,收复失地之经过,以及惩办军务失职之满汉官员和藏族噶伦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