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黠戛斯

黠戛斯

古族名。柯尔克孜族先民。汉称坚昆,魏晋南北朝称“纥骨”,唐称“黠戛斯”,曾受突厥统治。唐初分布在叶尼塞河上游,为薛延陀汗国属部之一。贞观十七年(643),遣使至唐,贡貂裘及貂皮。薛延陀汗国为唐所灭后,与唐交往加强。二十二年(648),其首领俟利发(官号)失钵屈阿栈亲至唐朝要求归属,受唐太宗款待,遂以其地设坚昆都督府,归燕然都护府管辖。景龙四年(710),被后突厥征服。天宝三年(744),回纥灭后突厥,又受回纥统治。开成五年(840),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常遣使至唐进贡,往来不绝。大中元年(847),其首领受唐册封为英武诚明可汗。强盛时拥众数十万(一说百万以上),胜兵8万(一说控弦30余万),辖境东近贝加尔湖,南邻吐蕃,西南连葛逻禄,曾占领安西、北庭、达怛等5部。多次助唐征突厥及平沙陀李克用之乱。其众主要从事游牧业,兼营渔猎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也有所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已相当悬殊,巴衣(财主)等占有性畜成千上万头,牲畜上均烙有印记。可汗或“阿热”、宰相、都督、职使、长史、将军、达干等构成统治阶级,富贵之家占有“库尔”(男奴隶)、“昆”(女奴隶),自由民是黠戛斯社会的基础,依附于氏族贵族,称为“哈拉布东”(黑民)。一般居毡房,冬天住树皮盖的小房。“阿热”等统治阶级驻牙青山(今叶尼塞河上源阿巴坎以西),周围树栅为垣,用毡作帐,称为“密的支”,其他首领居小帐篷。肉和马酪为主食,只有“阿热”等富有者才能吃上用面粉制作之饼。阿热和富有者等穿貂皮衣,冬戴貂皮帽,夏戴白毡帽,佩腰刀;女穿毛、锦、绫做的衣服。贫者则用羊皮披身,无帽。女戴耳环,男女均有文身习惯。丧葬要围绕死者哭泣,用火葬,取其骨,满一年后移入墓内。崇拜自然神,称巫为“”,使用鄂尔浑一叶尼塞文。仍存在原始社会残余,有一姓或千口百口“同屋共被”现象,反映了群婚制之残余。灭回鹘汗国后,部分人越金山,徙天山一带,渐与当地民族融合,成为今新疆境内之柯尔克孜族;留居原地者大多成为今中亚的吉尔吉斯人。

猜你喜欢

  • 家木娜

    撒拉语音译。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古老婚俗。娶亲当天,男家先以茶食招待女家送亲者,晚间分别请至男方※“阿格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近亲组织)、※“孔木散”(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组织)家住宿。次日,男方及

  • 喀票

    清末及民国年间流通于喀什、和田两地区的货币。①指清末的老龙票(亦称老票)。 ②民国九年(1920)至二十一年(1932)新疆省财政厅印制发行的货币,面额有红钱四百文(合白银一两)、叁两、伍两(以上为主

  • 宗英雄武诚明可汗

    见“阿热”(1196页)。

  • 杜文秀帅府

    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府邸。在云南大理古城西南隅,面对洱海,背负苍山。南临巷坪街(今解放路上段),北毗葫芦巷(今红龙井巷)。南北宽147米,东西长253米。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帅府正门曾有小型花

  • 移剌窝斡

    ?—1162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契丹族。移剌(耶律)氏。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伐宋,契丹人恐丁壮从军后遭邻族侵掠,请求免征,遭拒,遂从招讨司译史撒八杀招讨使完颜沃侧及燥合,

  • 羌族巫师名。羌语音译。尊称“阿爸许”,又称“释比”,俗称“端公”。有较高社会地位与威望。专门从事祭山、还愿、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合婚、婴儿命名、死者安葬和超度等活动。仅限男性充任

  • 库克蒙恰克旗

    清阿尔泰乌梁海札萨克旗。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辖1佐领。隶右翼。原辖有伊尔克提、奎叶克、加厄图瓦、雄古尔4苏木。旗众操图瓦语。从事狩猎。多信萨满教。驻牧阿尔泰乌梁海。其地今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契丹、女真、蒙古对北方杂居诸族人的泛称。又作“乣”。一说“乣”为契丹字,“糺”为汉字,用时相混;一说汉字“糺”是契丹字“乣”的译字;一说两字皆是汉字,“糺”为正宗,“乣”为俗写体,或为别字。“糺”字最

  • 信苴实

    即“段实”(1694页)。【信苴宝】 即“段宝”(1694页)。

  • 仓储巴

    见“商卓特巴”(20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