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黎语支

黎语支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语支之一。分布在海南省。族语支包括黎语和海南省西海岸的昌化江出海处沿江两岸约6万居民使用的“村话”。使用黎语支语言的人口约87万(1982年)。黎语支语言的特点:声母简单、韵母复杂;元音为长短;有-m、-n、-、-p、-t、-k韵尾,黎语的个别方言土语,还有一n和-t韵尾。声调有舒声调和促声调两类,声母和声调有互相约制关系。以虚词和语序为主要语法手段;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后,补语在宾语之后:名词的修饰语,除数量词组在被修饰的名词前面外,都在被修饰名词之后。有丰富的量词,但不能重叠,也不能单独用于名词之前。这是黎语支同壮傣语支,侗水语支的一个明显不同点。从词汇上看,黎语支与壮傣语支的同源词比例数,高于黎语支与侗水语支的比例数。

猜你喜欢

  • 东山存稿

    书名。元末赵汸撰。7卷,附录1卷。汸,休宁(今属安徽)人,字子常。通经学,尤精于《春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经术出于黄泽,文律得自虞集,学有渊源。明洪武二年(1369)应召预修《元史》,书成返里

  • 长子出征

    蒙古第二次大规模西征。又称“拔都西征”。元太宗七年(1235),窝阔台汗召集诸王大会,定议出兵征讨钦察、斡罗思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兵,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遣长子从征。因长子出征“人马众多,威势盛大

  • 白涧山

    山名。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北魏泰常元年(416),丁零翟猛雀率众起义于此。魏遣军弹压,猛雀等被杀。

  • 班车

    见“凡察”(129页)。

  • 克勒底雅

    清代新疆地名。今于田县所在地。又称克里雅、克里野。其南有克勒底雅山,是从新疆进入西藏的重要通路。因山道崎岖,淤沙积雪,烟瘴逼人,行人稀少。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即经由此路侵袭西

  • 银佛寺

    见“弘慈寺”(645页)。

  • 和硕特北左翼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格尔洛贝子旗。雍正元年(1723),索诺木达什拒附罗卜藏丹津叛,逃脱归清,封固山贝子。三年(1725),授札萨克,建旗。下设3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

  • 剑川节度

    唐代南诏政治区划之一。贞元十年(794),唐廷应南诏国主异牟寻约和之请,派剑南西川节度巡官崔佐时至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与异牟寻盟于点苍山神祠,异牟寻随即发兵袭破吐蕃于神川,取铁桥等16城,收复剑川

  • 乌延蒲辖奴

    约1102—约1162金将领。速频路星显河(今吉林延边布尔哈图河)人,后改隶曷懒路。女真族。乌延氏。猛安忽撒浑子。袭父猛安谋克,拜宁远大将军。天德二年(1150),授陈州防御使。贞元元年(1153),

  • 宋、元、明、清时期壮、布依等族地区土司基层政权机构。宋征服广西西北部今红水河沿岸后,委派岑氏土官统治其地,称泗城州,后曾升为军民府。岑氏按“人十为家,家十为亭”,在州之下设甲、亭基层机构。相传泗城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