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羝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记为黄石,武威太守任延令其屯居南山要害,为汉守塞。一支出现于广汉西北,后为西秦乞伏炽磐将领昙达所破。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记为黄石,武威太守任延令其屯居南山要害,为汉守塞。一支出现于广汉西北,后为西秦乞伏炽磐将领昙达所破。
元朝宗室。蒙古孛儿只斤氏。河平王※昔里吉之子。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随父举兵反元。昔里吉被撒里蛮执送朝廷后,随诸王玉木忽儿转投海都(一说投术赤后王火你赤)。成宗元贞二年(1296),与玉木忽儿归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松阿哩卫,并说。清代有松阿哩乌拉(今松花江),源出长白山,北流会嫩江、黑龙江入海。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夏”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
又作布旺勃罗,参见“达秋·古鲁”(738页)。
我国景颇族中自称波拉的支系使用的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与载瓦语比较接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盈江、梁河等县。以潞西县三台山区孔家寨的波拉话为例。语音特点:有22个
即“妣吉”(1260页)。
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辖6州之一。渤海亡后,其民似未被辽南徙(辽东京道之海州,非其移置,乃迁渤海南海府民所置),成为辽代铁骊国的成员。
见“耶律合住”(1310页)。
书名。清末麻兆庆纂修。6卷,约光绪十六年(1890)成书。兆庆(1835—1900),字余斋,别号巩华旧友、榆荫主人,昌平县贯市村(今属北京市)人。回族。早年在外省作军内幕僚,被保至后补训导。后归故里
书名。元马祖常(1279—1338)撰。15卷。以所居石田山房名集。祖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先世隶汪古部,曾祖月合乃从世祖南征,因家于汴,后徙光州。延祐(1314—1320)中开科举,乡贡、会试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