麹斌造寺碑
碑铭。清宣统三年(1911)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后移置乌鲁木齐。1928年至1944年间遗失。《新疆图志》金石录收有录文,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收到募本和校记。麹斌系高昌王族,任高昌宁朝将军。碑建于延昌十五年(575)。两面碑文,共2300余字,有高昌王、世子等高级官吏共同署名。述高昌土地、职官等项制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可补文献记载之阙遗。
碑铭。清宣统三年(1911)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后移置乌鲁木齐。1928年至1944年间遗失。《新疆图志》金石录收有录文,黄文弼《吐鲁番考古记》收到募本和校记。麹斌系高昌王族,任高昌宁朝将军。碑建于延昌十五年(575)。两面碑文,共2300余字,有高昌王、世子等高级官吏共同署名。述高昌土地、职官等项制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可补文献记载之阙遗。
602—664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
见“忽必来”(1486页)。
唐代对分布在牂柯南部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首领谢氏而得名。其先世乃西汉末年牂柯郡大姓之一。西晋时谢氏官至牂柯太守,成一方之长。所统南部居民称南谢,分布在今贵州贵阳南部青岩、惠水一带。唐贞观十一年(637
元置。失怜,清作锡林。因设于锡林河流域得名。治所在前苏联沿海州苏昌河西。居民多为女真人。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明代为野人女真分布区。
书名。清乾隆朝大学士阿桂领衔纂修。20卷。卷首1卷,为乾隆御制诗。成书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按年月收录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1781年4月21日)至四十七年十一月二日(1782年12月7日)
见“萧乐音奴”(2000页)。
1371—1434明代著名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云南昆阳(今属昆明市晋宁县)人。回族。元代政治家、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后裔。世代信奉伊斯兰教,为人正直,乐善好施,深受乡里敬重
见“术赤”(489页)。
见“西盟垦务总局” (715页)。
1618—1680清朝大臣。蒙古察哈尔部人。姓乌弥。※巴赖都尔莽奈子。崇德三年,(1638),随父攻明宁远,救父于战阵。七年(1642),袭父爵三等子。随军征明,败明军于密云,克易州、顺德,略山东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