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鸭绿江

鸭绿江

水名。一作鸭渌江。因水色若鸭头色而得名。汉称益州江、马訾水,晋曾曰箭(剑)川江,唐始见其名,亦别称洗袍河(传唐太宗征高丽过此,曾以江水洗征袍,因名)。发源于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之白头山,流经吉林省长白山朝鲜族自治县、浑江市临江镇、集安县,在浑江口入辽宁省宽甸县境,曲折西南流,过丹东市南注入黄海。全长795(一作844)公里。其流域为古朝鲜和貊族分布区,西汉至唐初为高句骊境内大水。高丽国亡后,今丹东市以北地旋入渤海国境,为渤海西京鸭渌府地。此水为渤海※“朝贡道”之一段,渤海常以船载熟铜等物,顺此江出黄海至登州(今山东省蓬莱)与中原居民交换。辽金元三朝,江水东西分布着众多女真部落,下游为该三朝驻兵屯田之所。元末以后,遂渐成为界河。明中叶后,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一带成为建州女真的聚居地,后扩展至其下游以西地。今丹东市、凤城、新宾等县,为满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猜你喜欢

  • 率宾水

    古水名。即今绥芬河。金称苏滨水,明曰恤品河。皆同音异译。绥芬河有南北二源,南源称大绥芬河,出吉林省东北部盘岭;北源名小绥芬河,出黑龙江省东南部太平岭,二源合流后称绥芬河。又东流至黑龙江省宁安县三岔口北

  • 达马鼻骨德部

    以生女真人所置契丹部族名。辽圣宗时(982—1031)以所俘鼻骨德部落民户所置,为圣宗三十四部之一,其部民原为契丹皇族诸宫卫奴隶,后户口蕃息,时圣宗释免奴隶,置部,取得平民地位。部设节度使统领,隶南府

  • 出拨子

    意为“货郎”。蒙古族对至牧区贸易的小本商人的称呼。每年春至秋季,内地小本商人以牛车或骆驼运载牧区所需日用品至草原出售,同时收购畜产品和牲畜,成交后移向别处,生意好时停留时间略长,一般获利在一倍和两倍以

  • 閤门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顶疾啰”,属次等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天盛年间(1149—1169)设4奏知、4都案、4案头。

  • 克伯速檀

    参见“羽奴思”(939页)。

  • 兀鲁忽乃

    见“斡儿乞纳”(2427页)。

  • 沙卜提莫提克

    见“匝布梯墨克塔布伯克”(473页)。

  • 钳耳种羌

    东羌的一支。参见“虔人种羌”(1863页)。

  • 蒙汉分治

    清后期统治蒙古的一种政策、措施。清政府原在蒙古地区实行封禁政策,严禁汉民前往耕种定居,后因蒙古王公私自招流民开垦,既成事实,至晚期复因实行“新政”,大量放垦,汉民留居蒙地者日多,乃在汉民集中地区,割旗

  • 红缨帽

    清代带有红缨的满族男帽通称。因早期男子礼帽顶披红缨故名。源自金代女真,元代蒙古人也有戴者。《大明一统志》卷89有生女真帽缀红缨的记载。满族礼帽有暖帽、凉帽之分。冬春多戴毛皮制暖帽,也称毛皮帽;夏秋多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