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山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位于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为今额尔古纳河东南的大鲜卑山,实非一地,后者为拓跋鲜卑先世居地),当地人称蒙格。公元3世纪末,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灭,部分余众“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称※鲜卑(一说此前已有鲜卑之称)。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位于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西(一说为今额尔古纳河东南的大鲜卑山,实非一地,后者为拓跋鲜卑先世居地),当地人称蒙格。公元3世纪末,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所灭,部分余众“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称※鲜卑(一说此前已有鲜卑之称)。
壮、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内土地名称。流行于广西泗城州(军民府),今红水河两岸。原有土地为农村公社公有。北宋以后为岑氏土官所有。土官将一部分土地授与亭目世袭领有,谓之亭田。亭目将其中最好的一份土地留给自己
?—1876清朝将领。字瑞圃。满洲正蓝旗人。兀扎拉氏。道光二十二年(1842),考取内阁中书,迁侍读。咸丰八年(1858),官甘肃兰州道,调镇迪。同治四年(1865),参与镇压回民反清斗争,坐擅离职守
古山名。即今长白山。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和《晋书·肃慎传》,言古肃慎族居其北。汉代亦称盖马大山,后又曰从(一作徒)太山、太皇山、白山、太白山等,辽金时始称长白山。
由张家口至绥远(今呼和浩特),为内蒙古地区交通命脉之一。1909年10月动工兴建,因辛亥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费极为困难,曾两度停工,1915年9月修至丰镇。1920年5月始通绥远,全长466公里。
书名。清代蒲圻但湘良撰。15卷,卷首1卷。成书于光绪九年(1883),蒲圻本为16册,家刻本7册。作者曾任湖南辰永沅靖道官吏,根据文件、史料及实地勘察材料,撰成此书。内容包括奏摺、纪述、告示、部复等文
我国赫哲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由于赫哲语既有满语支语言的特点又有通古斯语支语言的特点,因此研究者对赫哲语属于哪个语支有不同的意见。早期的分类法把赫哲与满等语言划为满语支,较新的分类
宋代时轮经的传播者。吐蕃人。据《汉藏文书》载,印度时轮经为西藏学者所闻,知苫婆罗国(即香跋拉国)第二代法王白莲法王著有《时轮经》的权威注释,书名《无垢光疏》(成书于公元前177年),颇有盛名,为著名时
1719—1795清代藏传佛教名僧、学者。藏族。生于西藏东部昌都之温普。7岁入昌都寺出家。至17岁均从父学习文字。20岁赴里塘寺学习因明及内明。24岁赴拉萨,于色拉寺的切巴扎仓求学。从七世达赖格桑嘉措
?—1670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敬一主人。太宗※皇太极第六子。初封辅国公,康熙八年(1669),晋镇国公。居盛京,读书医无闾山,嗜文学,弹琴赋诗,著有《恭寿堂集》(《啸亭杂录》作《寿祺堂集
见“拓跋珪”(13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