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骨嵬

骨嵬

元代女真的一支。亦作嵬骨。来源于黑水靺鞨窟设部(一说为莫曳皆部)。居地在今库页岛。累侵袭归附蒙古汗国之※吉里迷人居地,元世祖于至元元年(1264)发兵征之,并为此设征东招讨司。后附元,《元史》至元二十年七月条有“免征骨嵬军赋”记事。旋复叛,元几次发兵万人,船千艘往征。二十二年(1285),元一度以征东招讨司为征东宣慰司,以杨兀鲁带为都元帅。二十九年(1292),复征东招讨司。元文宗时(1328—1332),改征东招讨司为征东元帅府(治所在奴儿干,即今黑龙江下游阿姆贡河对岸的特林地方)。经多次用兵,被纳入元版图,在其地设万户,派驻了包括“蛮军”的军队。以猎获野兽向元朝纳贡。以狩猎和捕鱼为生,尚不知农耕,过着群婚生活。明代称苦兀或苦夷(一作海外苦夷),清曰库野、库叶或库页。库页岛上的阿依努人为其后裔。

猜你喜欢

  • 左翼三万户

    明代东蒙古左翼三大部的统称。包括察哈尔(插汉儿)、喀尔喀(罕哈)和兀良哈(乌梁海)。与右翼3万户合称6万户。正德五年(1510),达延汗率左翼3万户大败异宗领主所率的右翼3万户,统一蒙古。此后,大汗领

  • 白塔题记

    契丹、女真、八思巴、畏吾儿等多种文字墨书题记。白塔指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万部华严经塔,此为俗称。塔内壁至今尚存金、元、明各代题记墨迹,其中第五层东西壁书契丹小字两处,经辨识,一处4行,31字;另处3行

  • 见“隆舜”(2136页)。

  • 夷州

    古地名。始见于《后汉书·东夷传》。学者多主张为今之台湾,其居民亦属百越一支。《三国志·孙权传》和《临海水士志》亦有记载。黄龙二年(230),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至此。

  • 宁洱县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

  • 图苏胡城

    蒙古国大汗行宫。又译图苏湖、秃思忽。位于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南30里。太宗十年(1238),筑城,建迎驾殿。据《史集》,大汗在赴和林途中,于该处停留,接受贡献和行乐,后赴和林万安宫。

  • 木契

    契丹宫廷符契。为閤门使唤仗时用之。以阴、阳两面为一组。国行大礼,閤门使受阳面木契,勘契官执阴面,互相勘合,奉敕唤仗。

  • 哈克·库里伯克

    见“海古拉”(1938页)。

  • 刚察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海北刚察县境内。东接海晏达如玉千户部落,南临青海湖,西连天峻县汪什代海千户部落,北至祁连县之默勒河、野牛沟。为游牧部落,逐水草,居帐幕。“刚察”藏语,意为“骨髓”。原住牧黄河以南达

  • 洋湛卓尔玛

    清代德格女土司。藏族。为德格土司鲁珠布嘉木措之妹。自幼为尼。协办土司事务,为众信服。因其兄于乾隆四十年(1775)病故,子年幼,不能理事,经大小头目、百姓禀奏,愿由其护理土司事务。时因清军剿办金川,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