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骆越

骆越

先秦两汉时中国南方古族名。亦称雒越、雒民、瓯骆、越骆、路人等。译自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一说译自古壮语,有“鸟人”、 “羽人”或“峒人”之意,因图腾崇拜、冠饰或居住特点而得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解》:南方“路人大竹”。清人朱石《逸周书集训校释》云:路音近骆,当是骆越。《史记·南越尉佗列传》、《汉书·南粤王传》、《汉书·西南夷两粤列传》皆谓:“瓯骆”或“骆越”在南海郡(今广东)之西,当在今广西一带。《汉书·贾捐之传》谓:元鼎六年(前111),珠崖(今海南)“骆越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水经注》谓今广西郁江为“骆越水”,因骆越人居住而得名。《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称:交趾(今越南北部及广西南部部分地区)有“雒田”、“雒民”、“雒王”、“雒侯”、“雒将”。故知其主要分布在今两广、海南、越南北部及贵州南部一带。以“鼻饮”、“断发”、“披发”、“椎髻”、“文身”、崇拜鸟、龙图腾为特征。东汉以后逐步演变为乌浒(乌武)、俚、僚人。学者认为,与今壮侗语族各民族有密切关系,一说当包括越南的京人在内。

猜你喜欢

  • 固察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牧地在通天河东北岸。东界加迭喀桑、称多,北邻娘磋,西南抵通天河、安冲。有百户1员,驻沁喀庄。无百长。属民百余户,庐居农耕。信奉喇嘛教红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

  • 赵元铭

    ?—1904清代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养心子,※赵坛养子。光绪十六年(1890),父病卒,暂署理土司事务。二十年(1894),正式承袭临洮卫指挥使职。二十一年,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民再度起义反抗清朝统

  • 一夫一妻制家庭

    继对偶家庭之后一男一女建立在排他性婚姻关系上的家庭形式。亦称单偶制家庭、专偶制家庭。原始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发展,为适应男子独占要求和确认亲子财产继承权而从对偶家庭中产生,并成为阶级社会占主要地位的

  • 阔帖兀阿阑

    即“曲雕阿兰”(788页)。

  • 大瑟瑟

    ?—1121辽天祚帝妃、女诗人。一作萧瑟瑟。渤海王室后裔,大父房之女。乾统(1101—1110)初,天祚帝幸耶律挞曷第,见而爱之,匿宫中数月。后听取皇太叔和鲁斡劝谏,以礼选纳。三年冬,册为文妃。生蜀国

  • 家伍

    东乡族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组织。以血缘亲疏又分“大家伍”与“亲家伍”。“大家伍”系同一曾祖父或高祖父后代的单个家庭构成;“亲家伍”系同一祖父的后代组成的单个家庭。“亲家伍”的职责为会商办理婚丧祭祀,排解

  • 赤峰县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南部,以县东北有赭色孤峰而得名。汉为辽西郡文成县地,先后有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辽于其地东部设高州,西部设松山州

  • 抛盏

    契丹、女真礼俗。又作排食抛盏。一说为※烧饭的同义语,详见该条(2038页);一说不然,《辽史·礼志》记祭山仪:“大臣、命妇右持酒,左持肉各一器,少后立,一奠,命惕稳东向掷之。”是为抛盏。

  • 什和勒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称什扈尔伯克、石笏尔伯克,什瑚尔伯克、沙虎勒伯克。维吾尔语。职司掌管驿馆的粮食、草料等杂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

  • 呼衍氏

    匈奴姓氏之一。晋代称呼延氏。原为氏族名,后成为姓氏。秦汉时期,除单于所出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外,与兰氏、须卜氏并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单于辅政大臣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异姓大臣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