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

清朝派驻西藏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全称“钦差驻藏办事大臣”或“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亦称“西藏办事大臣”,藏语借用满语称“安办”意为“钦差”。康熙四十八年(1709),首派侍郎赫寿入藏协助拉藏汗办理西藏地方事务,未设大臣衙署。至雍正五年(1727)派僧格、玛拉前往西藏办事。翌年,阿尔布巴事件平定,始设驻藏大臣衙门,以僧格、玛拉为首任。是为清廷正式任命驻藏大臣之始。初无正副之分,七年(1729)始有总理与协理之别。初无一定任期,至乾隆十年(1745),始定3年1任。四十五年(1780)复定正副,副大臣称“驻扎西藏协办事务大臣”或“驻藏帮办大臣”。大臣职责,初仅统领驻藏官兵,查边阅伍,监督行政。及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之后,设噶厦,规定西藏重大行政事务及藏官任免、藏军调动,均须由噶厦请示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办理。五十八年(1793)清廷颁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重新规定驻藏大臣的地位与权限,确认其地位与达赖喇嘛平等;有任免噶伦以下僧俗官员、审核财政、稽查户口、监督司法以及处理涉外事宜等全面督办藏内事务之权;对达赖喇嘛、班禅大师及其他大活佛转世亦规定必须在其监督下,通过金瓶掣签确定。清末撤帮办大臣,添左右参赞各1。辛亥革命后,被迫全部离藏。

猜你喜欢

  • 焉支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焉耆山、燕支山、删丹山。位于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永昌县西。其地树木繁茂,水草丰饶,冬暖夏凉,为匈奴人重要驻牧地,与生计攸关。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

  • 莽武特

    族名。一译曼古特、哈喇哈尔榜。以其喜戴黑色小帽,又称为喀喇·卡尔帕克。其先民可追溯至公元前马萨格特人和6—8世纪的突厥人。17世纪初年,部众大都分布于乌拉尔和恩巴河上游,附庸于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汗,与准

  • 慕容?

    即“慕容觊”(2438页)。

  • 僧额

    清初东海窝集部路长。亦作僧革。赫哲族。原为使犬部乌扎拉氏,世居盖清屯(亦作科钦,前苏联敦敦河口对岸)。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命额亦都率兵征窝集部,他偕路长尼哈里等归附,赐甲4

  • 李光睿

    ?—978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本姓拓跋氏,宋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子。乾德五年(967)九月,父死以行军司马职权知州事。十月,授定难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开宝五年(972)三月,闻太祖解诸将兵权,罢藩镇

  • 三佛祖

    云南西盟地区拉祜族宗教和政治领袖。清道光至光绪(19世纪)间人。拉祜族。李姓。因传授佛教,以“三佛祖”闻名。当地佤族也视其为西盟地区大头人。曾参加双江、澜沧一带拉祜族农民反清斗争。失败后为逃避清军追捕

  • 硕詹

    1600—1663清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富察氏。世居纳殷。佐领舒穆禄之子。天命(1616—1626)年间,由佐领升参领。天聪五年(1631),同参领杭什木等略明边有功。八年,予骑都尉世职。崇德元年(

  • 铁木哥斡赤斤

    1168—?蒙古国宗王。又译帖木格斡惕赤斤,或称斡真、斡陈、斡赤斤。孛儿只斤氏。※也速该幼子,※成吉思汗弟。以幼子承父业,主灶,故称“斡赤斤”,意为“灶君”。以勇猛著称,享“把阿秃儿”(勇士)及“国王

  • 必济

    即“妣吉”(1260页)。

  • 舒赛

    ?—1641清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萨克达氏,以地为氏。天命四年(1619),从太祖努尔哈赤征明,败明总兵马林等于尚间崖,授骑都尉世职。征瓦尔喀,俘获甚众,晋二等轻车都尉。太宗皇太极即位,擢列十六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