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宗融

马宗融

1892—1949

现代作家、翻译家。四川成都人。回族。出身小贩。1931年前后入成都德文学校学习,1914年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因参加抗议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的示威游行,被驱逐回国,在上海参加留日学生救国会及《救国日报》发行工作。1919年赴法半工半读,就学于里昂大学。参与创办《工余》杂志。1927年回国。1929年在中法大学任学监,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翻译介绍法国文学,先后发表《红与黑》、《巴黎圣母院》等名著。1933年回国在复旦大学任教,并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发表译著四十余篇。1936年月与鲁迅、茅盾、巴金等人发起重组“中国文艺家协会”并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同年冬迁桂林,在广西大学任教。1937年又迁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1939年迁往重庆,任教于复旦大学。1939年1月与李劼人、朱光潜等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曾当选为理事。注意回族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回族文化”的命题,并为之奔走,撰写发表文章多篇。宣扬回汉团结,铲除汉奸和内奸,一致抗日。1939年在复旦大学开办垦殖专修班、回民先修班,招收回族青年入学。先后创作有散文集《拾荒》,译作有屠洛涅夫的《春潮》、米博尔的《仓库里的男子》,与李劼人合译左拉的《梦》等。抗战胜利后,与老舍一道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支持学生运动。1946年随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加入“大学教授联谊会”,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被复旦大学解聘,迫于生计携家去台北,在台湾大学任教。1948年秋回上海,次年,病逝。

猜你喜欢

  • 发覩

    见“鬓覩”(2588页)。

  • 西倾山

    古地名。又作西顷山、西强山、西豮山、西羌山、罗插普喇山。因原为西羌所居而得名,讹为西倾山。《汉书·地理志》陇西郡临洮“洮水出西羌中”,“《禹贡》西倾山在县西”。位置东起今甘肃碌曲、玛曲,西北至青海同仁

  • 陈汤

    东汉零陵地区少数民族起义首领。参见“羊孙”(889页)。

  • 北魏成皇帝

    见“拓跋毛”(1355页)。

  • 张奉

    见“张承奉”(1181页)。

  • 蒲犁厅

    清代新疆厅名。光绪二十八年(1902)置。治所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管领大庄27处、11驿站、11卡伦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游牧地。隶喀什噶尔道莎车府。1913年改为县。人口有8

  • 西汉时西南夷夜郎王。成帝河平年间(前28—前25),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互争雄长,连岁相杀。汉成帝遣太中大夫张匡持节为之调解,不听。牂柯太守陈立召见兴,劝谕其休战,亦不听,遂斩之。其岳父翁指与其子邪务

  • 翟钊

    ?—393十六国时期翟魏君主。中山丁零人。※翟辽之子。东晋太元十二年(387),率军南掠东晋陈、颍等郡。十六年(391),父死,继魏天王位,改元定鼎。辖地跨七郡,户3万8千。进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

  • 烧钞

    元代指将破损之昏钞(烂钞)焚毁。大都(今北京)及诸路交钞库(又称行用库)按户部所定昏钞倒换体例,以料钞(又称新钞)易昏钞,所换昏钞加盖印讫退入库。每季各路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或行省烧钞库焚毁,由行者或廉

  • 江孜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法王府顶”。全称江卡尔孜,亦称季阳则、江喀孜、协噶尔江孜、佳勒则宗。相传大喇嘛曲杰朗钦帕巴赴内地朝觐经此,曾在山巅建居室,故名。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年楚河上游,地处拉萨、日喀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