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马万福

马万福

1849—1934

中国伊斯兰教伊赫瓦尼教派创始人。经名奴海。甘肃东乡果园村人,故又称马果园。东乡族。曾赴麦加朝觐,被尊称为“果园哈知(吉)”。22岁时受聘为该地清真寺阿訇。清光绪十二年(1886)复前往麦加朝觐,接受伊斯兰教瓦哈比耶教派学说。十九年(1893)回国后,在回族、东乡族地区广泛推行该教派学说与主张,提出“凭经立教”、“遵经革俗”的口号。以教义简而易行,信徒日增。二十一年(1895),因参加青海循化等地反清“河湟事件”,受到清朝地方政府通缉而隐居10余年。此间,仍继续从事传教、讲学,培养人材自成一派,称作“伊赫瓦尼”(意为“按阿拉的旨意结为兄弟”),又称“新教”、“新兴教”、“新兴派”。辛亥革命后复遭甘肃地方当局通缉,避祸至新疆哈密,仍继续宣扬新教。1918年以“煽惑民心”等罪,被新疆都督杨增新逮捕,在押解兰州途经甘肃永登时,被西宁镇守使马麒截获,迎往西宁,在马麒的支持下,于青海西宁等地大力宣扬本教派,广招信徒,并派人前往甘肃等地传教,使该教派在东乡及河州地区迅速发展。

猜你喜欢

  • 嘉雅·格桑欧珠

    清代藏传佛教高僧。亦名扎巴坚赞。青海藏族。17世纪中至18世纪初人。生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加多。曾赴西藏学经,通晓显密经典,五世达赖授以“玛哈班智达”(即“大班智达”、“大学者”)称号及印信。并将五世

  • 夏雄甲姆

    见“日喀则”(292页)。

  • ?—18汉代西域莎车国王。元帝(前49—前33)时,曾入质长安(今陕西西安),长于京师。归国后因钦慕中原文化,继位后治事多参行汉制。常诫诸子孙世代与汉通好,不可背负。王莽作乱时(公元9—23年),匈奴

  • 吐蕃宣尉司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3,即:※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今前藏、后藏、阿里及以西拉达克地区)、※吐蕃等处(今甘肃、青

  • 龙泉务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今北京西郊门头沟龙泉务村。约建于辽太宗会同年间(938—947)。规模较大,其范围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00米,遗址堆积厚达0.8—1.7米。烧制多白瓷,有粗、细两种

  • 提陀

    壮语音译,意为“百姓”。壮族平民称谓。从唐至清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载:广西左右江溪洞,除土官以外,平民谓之“提陀”。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按其家人口多少向土官领耕“份地”,

  • 阐莫

    参见“阐”(2105页)。

  • 塔纳甫

    意为丈地税。又译塔纳比。19世纪60—7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对棉田、果菜园和草地征收的一种赋税。一塔纳甫(约合43平方米)每年征收1至20腾格(银币)。清军收复南疆后被废除。

  • 武川镇

    见“六镇”(382页)。

  • 李彝敏

    ?—943党项羌族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唐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弟。时任绥州刺史,天成元年(926)参与讨定绥、银二州军乱。后晋天福八年(943)七月,与夏州衙内都指挥使拓跋崇斌等相结作乱,谋袭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