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青海道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0),僧人昙元竭赴印度求法均走此道。宋景平元年(423),吐谷浑王阿才(又作阿柴)派往刘宋的贡使亦沿此道往来。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吐谷浑王慕利延为魏军所败,退走白兰,经柴达木盆地西入新疆于阗。自是此道常通,并趋兴盛。隋大业年间(605—618),及唐贞观十四年(640)后,行者渐稀,近于衰退。北宋时再度兴盛,以后时兴时衰,直至南宋渐少通行,未再振兴。其具体路线有三:(一)由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今青海省共和县铁卜卡古城),经白兰(今青海柴达木盆地都兰一带),西北至小柴旦、大柴旦抵甘肃敦煌,再西出阳关至新疆若羌;(二)由伏俟城经白兰,西至格尔木,再西北经尕斯库勒湖,越阿尔金山,抵新疆若羌;(三)由伏俟城经白兰、格尔木,往西南至布伦台,溯今楚拉克阿干河谷入新疆,顺今阿雅格库木湖至且末。

猜你喜欢

  • 麦力艮吉囊

    见“吉囊”(681页)。

  • 登里罗没密施颉翳德密施毗伽可汗

    见“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1340页)。

  • 室韦

    东北古族名。北魏时始见于记载,初译作失韦。蒙古语,森林之意(一说即“喜桂图”音转,或说为“锡窝”音转)。《北史》等称其“盖契丹之类”,源出东胡;《新唐书》作“丁零后裔”;实际它包括了许多操通古斯语的部

  • 却藏呼图克图三世

    见“阿旺图丹旺秀”(1245页)。

  • 开门节

    亦名“出洼”,傣语作“奥瓦萨”。云南信仰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当夏历九月中旬)。这一天表示从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当夏

  • 尹湛纳希家谱

    蒙文书名。蒙古族著名文学家尹湛纳希撰。初不知作者有此著作。1983年5月发现。为作者亲笔手稿,用蒙文正楷字书写在麻纸上,长225公分,宽96公分,上署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十六日写毕。现藏内蒙古社

  • 汉归义羌长印

    汉王朝颁赐西域羌族首领之官印。1959年出土于新疆新和县于什格提古城。汉朝对羌族归附的许多部落首领多封官授爵,有王、侯、君、长等。同时颁发印绶,有铜质、银质、金质等。此为其中之一。铜质篆刻阴文,卧羊纽

  • 苾伽可汗碑

    见“毗伽可汗碑”(1650页)。

  • 杨正富

    清道光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石观保”(450页)。

  • 捐奴部

    即“消奴部”(19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