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雍和宫

雍和宫

北京最大的喇嘛庙。坐落在安定门内雍和宫大街。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康熙帝将原明内宫监的官房拨给第四子雍亲王胤禛为府邸。胤禛继位后,于雍正三年(1725),命名雍和宫。十三年(1735),胤禛卒,其灵柩停放于此,将主要建筑永佑殿改覆黄瓦,称神御殿,为供奉祖先之所。乾隆九年(1744),改为喇嘛庙,供蒙藏僧侣居住,由章嘉呼图克图任主持。二十二年(1757)重加修缮,在寺前树立乾隆帝御撰,以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合刻的《喇嘛说》石碑。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雍和宫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楼等。万福阁为高达23米,飞檐3重,全部木结构建筑,内有一尊用直径三米的整株白檀香木雕成的弥勒佛立像,像高18米,其埋入地下之基础有8米,为世界罕见的巨型艺术雕刻。还有以整体檀香木雕成的罗汉山为背景的高约3丈余宗喀巴铜像,罗汉山上有用金、银、铜、玉塑成的罗汉500尊,神态各异,皆为艺术精品。法轮殿建筑亦甚雄伟,黄琉璃瓦顶有小阁5座,亦称暗楼,暗楼脊上建小型舍利宝塔,反映出典型的喇嘛寺院建筑风格。大量喇嘛佛像,对宗教艺术研究具有很高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阿悉结阙部

    见“阿悉结”(1216页)。

  • 鲜卑思磐部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以首领思磐领部而得名。居于丹岭(今甘肃山丹南燕支山)一带。东晋隆安五年(401),被后凉吕纂之番禾太守吕超率军讨伐,思磐遣弟乞珍诉超于纂,纂命超及思磐皆入朝。寻吕纂为吕超

  • 札萨克达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地区佛教僧职名。清代蒙古寺庙较多地区或按所在行政区划或跨越行政区,置喇嘛印务处于某一大寺,设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处理所辖地区政教以及寺与寺之间事务。也是当地政教合一的掌权者。京师设掌印札

  • 同罗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束(东)纥罗。游牧于土拉河北,南邻薛延陀,西接多览葛。先后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俗与突厥略同。唐贞观二年(628),遣使入朝。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次年,唐以其地置龟林都

  • 清末,地方政府在土族地区征收赋税时,将百姓按财产多寡所划分的等级。分为四班或五班,入第一班者最富有,二班次之,末班最穷。反映出社会上贫富不均,阶级分化现象较前突出,并产生了一批新的地主。

  • 金大舆

    约1494—1559明代诗人。字子坤,号平湖。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出身官宦之家,明诗人金大车弟。少负才华,精研经史,从文坛巨宿顾璘学诗。通览六纬、穷研五经。有耽诗之癖。有陶渊明之风。其为诗专且

  • 奥拉当

    景颇族载瓦支山官。景颇支勒排氏(景颇支五大姓氏之一)第八代孙。是第一个到载瓦地区任山官者。为载瓦山官中所有勒排姓的祖先。在其统辖时期,大肆向外扩张地域,恃势征服周邻一些氏族部落,并强制被征服者向其纳贡

  • 谷蠡王

    匈奴官名。又作鹿蠡王。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时始置,分左右。位在屠耆王(贤王)之下,为辅政重臣,执掌军事和政务。由单于子弟充任,其号世袭。各有分地,左谷蠡王驻匈奴东部,右谷蠡王驻西部。依

  • 紫蒙川

    古地名。在今辽宁朝阳市西北,老哈河上游。秦汉之际,东胡邑于此。西晋时,鲜卑宇文部亦在此建牙帐。唐代,其地为平州北境,契丹南界,曾设紫蒙戍。开元二十二年(734),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初平契丹,即于此大阅以

  • 班禅九世

    见“却吉尼玛”(9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