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隆务寺

隆务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西山脚下。藏语称“隆务大乐法轮洲”。元大德五年(1301)该处建有小寺。明初由隆务地方土官之子三旦仁钦建成该寺,为萨迦派寺院。其弟罗哲僧格被明朝封为“弘修妙吾”国师,扩建该寺。万历年间(1573—1620)改宗格鲁派。天启五年(1625),明帝赐“西域胜境”匾额。崇祯三年(1630),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任寺主,建显宗学院。乾隆三十二年(1767),清廷封噶丹嘉措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为隆务寺主和该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该寺由夏日仓二世、三世分别建立密宗学院和时轮学院,成为显密双修之格鲁派大寺,僧人达2300余名,属寺数十座。原大小殿堂31座,活佛昂欠43座,僧舍300余院。寺主夏日仓,共传7世。该寺采用色拉寺杰巴扎仓教程,并于色拉、甘丹2寺设有冷本康村,供该寺入藏学经住宿。此寺历代出高僧,著作颇丰。1980年重建天女殿、灵塔殿、观音殿、文殊殿、曲哇殿及密宗学院。寺内供释迦牟尼等数十尊塑像,宗喀巴像尤高大造形精美。夏日仓为原隆务12族政教首领,统管寺内外政教大事。下设襄佐,会同隆务昂索,代表寺主夏日仓处理本地政教事务。寺内设总法、干巴、僧官。昂索为隆务12部族世俗首领,世袭受制于寺院。昂索府设法庭、监狱。总法台下辖显宗学院、密宗学院、时轮学院和吉哇四个部门。全寺主要法事活动有祈愿法会、“尼丹”法会、“降凡节”、“五供节”等。

猜你喜欢

  • 普尔巴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木碗”。用青杠、米柳、杜鹃花等质地坚硬的树根、茎,经砍切成圆段坨、高温煮后晒干、经凿创外壁与切削内腔、上色、镶嵌银边等工序制作成。其分侈口鼓腹和直口弧壁两种器

  • 鼻箫

    海南岛五指山黎族一种古老乐器。制作简单,用长60—70厘米、直径约3厘米的山竹制成,在一端边缘开一吹气孔作箫头,在上方正面一定距离开两个音孔,底端正面也开一个音孔。吹奏时将箫管向右侧横斜,箫头压着右鼻

  • 雅巴尔岱

    清代武官。达斡尔族。姓鄂济氏,隶黑龙江正白旗。顺治(1644—1661)时,以委署参领转战湖南、广西等地。入云南后,败明将何兴祖于黄草坝,克昆明,授骑都尉世职。

  • 防守命令牌

    西夏符牌名。铜质,一般呈圆形,径5厘米左右。有穿。正面刻西夏文“防守命令”四字,背刻西夏文,多草率不辨。为西夏军中值宿守卫者所佩之信牌。

  • 韩光祖

    1744—?清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袭职。四十六年(1781),以领土兵至兰州镇压苏四十三反清起义,加四品顶戴花翎。四十九年(1784),复

  • 避暑山庄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

  • 鄂博实

    即“鄂博什”(2051页)。

  • 蒙旗宣慰使公署

    简称“蒙宣署”。1938年5月成立。设于榆林东山宏景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为稳定内蒙古局势而设置的机关。主要职责为宣传政令、联络各蒙旗,加强关系,调解争端等。非一级行政组织。由伊克昭盟盟长沙克都

  • 哈烈

    西域古地名。见《明史·西域传》,一名黑鲁。《元朝秘史》作亦鲁。《圣武亲征录》作也里,又作野里。即今阿富汗西北部赫拉特。公元前4世纪,希腊一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曾在此建亚历山大城。《汉书·西域传》译作乌弋

  • 舞马

    指吐谷浑人训练的能随音乐起舞之马。似今马戏团中能表演杂技的马匹。常向宋、梁、西魏等政权进献。宋大明五年(461),吐谷浑王拾寅尝遣使献舞马于刘宋。唐玄宗时亦曾于宴会上表演舞马为娱。唐诗人李商隐《思贤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