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昌语

阿昌语

我国阿昌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使用人口2.7万左右。阿昌语有方言差别。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不同方言的人相互交际有一定困难,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陇川县户撒地区的阿昌语为例。语音特点:单辅音有30个。塞音、塞擦音有清送气和不送气两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鼻音、边音、擦音分清浊,有唇齿音。有7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与卷舌浊擦音构成。有8个单元音,10个复元音。复元音有前响、后响和三合3类,有i、u介音和韵尾,节尾辅音有p、t、k、、m、n、。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有较丰富的音变现象。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形态变化较小。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表示阴阳性的虚词。量词较丰富,除表量外,还有类别作用。量词一般和数词结合使用,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单数人称代词用元音和声调的屈折表示领属。疑问代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多数。动词有情貌范畴,有进行貌、完成貌和曾行貌3种。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有使动范畴,用动词辅音清浊交替、送气不送气交替等方式表达。此外还可在动词后加虚化动词表示使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或性状的加深。形容词加词头a31可以变为名词。结构助词有标志主动者、宾语、定语、补语、状语等。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放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但带助词是形容词作定语可放在中心词前。状语多数放在谓语前,少数在谓语后。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及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的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多音节的单纯词较少。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有联合、修饰、主谓、支配、附注、多层等。派生词也占一定比例,以前加成分为主,也有少量后加成分构词的。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和傣语,也有一定数量的缅甸语借词。

猜你喜欢

  • 伍遵契

    约1598—1698清代伊斯兰教经师。字子先。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回族。幼习儒学,曾中秀才。后承家教,研习伊斯兰教义。成年时,就学于山东济宁常志美门下。学成,先后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清真寺讲学传教

  • 拓跋绰

    ?—292或293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子。晋武帝太康七年(286),继兄拓跋悉鹿为长。史称其“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扭转其兄在位时诸部离叛、境内纷扰的局面。惠帝元康二年或三年(292或293)

  • 王鸣盛

    1722—1797清代学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人。字凤喈,号礼堂,又号西庄。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二十八年(1763),解官居苏州,不复出仕。早年研治经义,长于小学,通

  • 黄和卓

    见“热西丁”(1856页)。

  • 尸方

    见“人方”(32页)。

  • 阿布思

    ?—754唐代铁勒族同罗部首领。原臣服于西突厥,任西部叶护。开元三年(715)与后突厥首领默啜战于碛北,溃。天宝元年(742)率众附唐。玄宗封其为奉信王,赐姓名李献忠。八年(720)率部从哥舒翰伐吐蕃

  • 逊都思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速勒都思、逊笃思、孙都思。一说以该地盛产逊都思草(一种百合草),故名。原为泰赤乌属部,该部锁儿罕失剌父子于铁木真(成吉思汗)有救命之恩,并在“阔亦田之战”后,与塔

  • 达理札雅

    1906—1968蒙古族。汉名达锐荪。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阿拉善札萨克亲王塔旺布鲁克札勒长子。少时随父居北京。1931年返回阿拉善袭父爵,励精图治,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政府,发布禁烟、禁赌、禁娼等

  • 齐齐克妣吉

    明代蒙古女贵族。又译栖栖克、彻彻克,《蒙古黄金史纲》等作阿勒坦妣吉。瓦刺太师※也先女。初,祖父脱欢及父与岱总汗脱脱不花、济农阿噶巴尔济兄弟联合,对抗东蒙古(鞑靼部)的阿鲁台和阿岱汗,双方联姻,遂被嫁与

  • 阳音都谷

    唐南诏总督元帅。纳西族。唐玄宗开元中(713—741),六诏并属南诏,为三甸总管,服南诏统领。玄宗天宝(742—756)中,以南诏阁罗凤叛唐,陷嶲州,充先锋,挟虏唐西泸令郑回,以功升总督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