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勒比斯
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苏勒坦(苏丹)。一译阿布里比斯、阿布尔比斯、阿比里斯、阿布勒必斯等。※阿布勒班毕特汗次子。建牙帐于塔什干及吹河等地。属众多为奈曼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将领蒙固尔岱、赫善追擒哈萨克锡喇至其地,遂请内附。遣卓兰、博苏尔满等进京朝觐,表示“奋勉自效”,要“倍于左部”。自是,每隔一二年、或三年,即遣使进京纳贡,并经常派人到伊犁等地贸易。
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苏勒坦(苏丹)。一译阿布里比斯、阿布尔比斯、阿比里斯、阿布勒必斯等。※阿布勒班毕特汗次子。建牙帐于塔什干及吹河等地。属众多为奈曼部。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将领蒙固尔岱、赫善追擒哈萨克锡喇至其地,遂请内附。遣卓兰、博苏尔满等进京朝觐,表示“奋勉自效”,要“倍于左部”。自是,每隔一二年、或三年,即遣使进京纳贡,并经常派人到伊犁等地贸易。
金上京(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子)宫殿名。约建于太宗天会(1123—1135)年间,为木结构的七间大殿,屋顶以瓦仰铺,以泥补之。以木为鸱吻及屋脊,绘以彩墨。下铺帐幕。殿前有“乾元殿”汉字匾额。殿阶高四
西域古河名。见《汉书·陈汤传》。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谷吉,西奔康居,在都赖水畔筑郅支城以居。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至此攻杀郅支。即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塔拉斯河。《长春真
藏语音译。又作群则。意为“作佛事者”。多为贵族僧侣,是靠向寺院及大堪布等发放布施而取得寺内免差特权者,分错钦(主佛殿)、扎仓及康村三个等级,依布施多少而定。
?—1587?明代蒙古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汉文史籍译作碗布台吉、隐布台吉、安克阿不害等。孛儿只斤氏。※吉能第四子。隆庆六年(1572),奉父遗命,与兄布延巴图尔鸿台吉将俘获的明将时銮交还明方。万历元年
见“丙兔”(493页)。
由官方统制的互市。中国历代内地王朝为取得周围民族的马匹和其他土产,特设一些机构和市场,管理、统制或垄断这种贸易,与民间的贸易(民市)相对而言,称为官市。明代,两者的界限更为严格。明廷为保证收购足够的马
书名。百越民族人物传记。4卷。明欧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人,汉族)撰。内容收古代百越民族(东自会稽之于越,西至今广东、广西、越南之西瓯骆越)人物120人,各写一传。每传之末,注明参考书名,一字一句必有
见“仳俚伽帖木儿”(815页)。
清代蒙古地区由蒙古地方盟旗、苏木敷设的台站。又称苏木台站,以别于政府拨款和掌管的※中央台站。其经费、设备、站户由主办的盟旗、苏木自行负责。其设置是对中央台站的补充。主要是盟、旗、苏木内部的交通运输线。
即“斡亦剌”(2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