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噶部
蒙古部名。又作阿霸垓。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别里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同始称所部之名。其孙(一作曾孙)多尔济,号额齐格诺颜,原附属察哈尔,后为避林丹汗侵虐,迁牧喀尔喀,游牧于克鲁伦河,依车臣汗硕垒。清崇德四年(1639),多尔济率属归附清朝,六年,封札萨克卓里克图郡王,掌左翼旗。牧地环锡林河。顺治八年(1651),同族都思噶尔亦归附,封札萨克多罗郡王,掌右翼旗,牧地在今库尔察罕诺尔。均隶锡林郭勒盟。康熙、雍正年间,该部应征派兵随清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噶尔丹策凌。
蒙古部名。又作阿霸垓。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别里古台)十八世孙塔尔尼库同始称所部之名。其孙(一作曾孙)多尔济,号额齐格诺颜,原附属察哈尔,后为避林丹汗侵虐,迁牧喀尔喀,游牧于克鲁伦河,依车臣汗硕垒。清崇德四年(1639),多尔济率属归附清朝,六年,封札萨克卓里克图郡王,掌左翼旗。牧地环锡林河。顺治八年(1651),同族都思噶尔亦归附,封札萨克多罗郡王,掌右翼旗,牧地在今库尔察罕诺尔。均隶锡林郭勒盟。康熙、雍正年间,该部应征派兵随清军征准噶尔部噶尔丹、噶尔丹策凌。
中国北方及西北古族名。亦作“”、“方”、“媿方”、“嬇方”、“鬾方”、“鬼方氏”、“鬼方蛮”等。见于甲骨、金文及《易经》、《诗经》等古籍。常与昆戎、昆夷、绲夷、串夷、畎
古代战船名称之一。有二层或三层故名。春秋时吴、越国有大量制造。《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有)楼船之卒三千,造鼎足之羡”。至汉代时相当发达,据明人茅元仪《武备志·战船》记述汉代楼船称:“船上建三
明代四川土司名。正统十一年(1446)七月置。属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管辖。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初任思曩日族首领阿思观为安抚使。阿思观父端葛于洪武(1368—1398)中归附明廷,曾赐给金牌,令其安抚族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之孙,也速不花子。南宋景定元年(1260),与诸王翊戴忽必烈称汗,以功赐银5千两,缎300疋。随汗平定叛王阿里不哥之乱。元中统三年(1262)封广平王
亦作“吾亦可”或“隈可”。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牙齿”之意。金初宗室中有完颜隈可。
?—1166金代道士。为太一教之创始者。卫郡(今河南汲县)人。金熙宗朝,天眷(1138—1140)年间,传太一三元法箓之术,名曰太一教。皇统八年(1148),奉诏进宫,受赐观为“太一万寿”。入元,建太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南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置。治所即今黑龙江呼兰县。东界兴东道大通县,西邻肇州厅,南连吉林滨江厅阿城县,北接绥化府。辽以前沿革与※龙江府同。辽属生女真及江宁州北境。金属上京
见“集宁路”(2250页)。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欲主为※乙室部下之一石烈。
1718—1763清代青海玉树第十九代囊谦王。藏族。雍正十二年(1734)会盟时,受清封为千户,赏戴花翎。乾隆七年(1742),赴拉萨朝拜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赏号纸。九年(1744),再赴西藏拜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