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吾勒

阿吾勒

哈萨克等游牧民族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又译为阿乌尔、阿吾尔。指若干牧户组成的游牧群,后引申为“村庄”。既是氏族部落最基层组织,又是生产单位。与蒙古、柯尔克孜等族阿寅勒相似。一般由七八户至十几户牧民组成。解放前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由血缘关系比较密切的亲属组成;二是以部落氏族关系为基础组成;三是由不同氏族部落人员混合组成(大都是半农半牧者)。其经济基础是牧场名义上的公有和牲畜的私有,每一个阿吾勒,皆有自己的居住地和游牧地,一年四季逐水草,按一定路线迁徙游牧。内部存在传统互助关系,但贫富分化已明显。其头目称“阿吾勒巴斯”,一般由经验丰富并有威望之年长富有者担任,负责管理游牧群的生产和行政事务并协调各户之间关系。其名往往以阿吾勒巴斯名字称之。

猜你喜欢

  • 撒赫斯

    撒拉语音译,意为“解开辫子”、“改变发式”。亦称“哭嫁歌”、“哭婚调”。旧时撒拉族姑娘出嫁时,向母亲、长辈哭诉苦衷的一种歌。流行于青海等地。以句首“撒赫斯”而得名。没有固定的曲调。当新娘前往男家完婚梳

  • 土别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克烈分部之一。又译土绵秃别干、土满土伯夷。宋嘉泰三年(1203),随同诸部与铁木真(成吉思汗)作战。在卯温都儿山等决战中,阿赤黑失鲁率该部众担任只儿斤部后援,为蒙古兀鲁兀部首领

  • 取鸾书

    旧时布依族、壮族定婚习俗。又称“背八字”。流行于贵州布依族、广西壮族民间。各地做法不一。镇宁扁担山一带布依族,在订婚后举行。是日,男方携带蜡烛1对,鞭炮1串,席菜8碗,猪腿1支,猪肉1块,公、母鸡各1

  • 甘州回鹘汗国

    五代宋时西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公元9世纪末(一说10世纪初),河西回鹘人庞特勤(一说仆固俊)创建。其疆域以甘州为中心,西至肃州(今酒泉)、瓜州(今安西)、沙州(今敦煌),东南至凉州(今武威)、兰州、秦

  • 泊汋口

    古地名。今辽宁蒲石河口(在丹东市东北)的古称。泊汋与蒲石为同音异译。此为渤海国西南境的边至,也是其※朝贡道必经之地。一说高句骊之汋泊城筑于此。

  • 布彦泰

    1791—1880清末将领。满洲正黄旗人。颜扎氏。副都统珠尔杭阿子。荫生出身。嘉庆二十三年(1818),授二等侍卫,充伊犁领队大臣。道光二年(1822),擢头等侍卫,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旋授办事大臣

  • 千脚棚

    仡佬族住房。用树枝支撑架起的一种茅草棚。屋呈三角形,屋檐接地,四周用竹编或土作墙。房屋矮小、阴暗。流行于贵州、广西等地。旧为贫苦农民居住的房屋。现在多用作堆杂物或田间临时住房。

  • 夷溪

    见“夷水”(759页)。

  • 阿加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被统治阶级和奴隶。彝语“阿图阿加”的简译,意为“主人门里门外之奴”。因方言不同,又译作“瓦加”、“安家”等。由于来源各异,还有的称为“蒙柱”、“次黑”、“麻腰”、“策莫”(即

  • 栅城府

    即“龙原府”(497页)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