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县
县名。在今吉林省西部。元为开元万户府地。明属福余卫。清为郭尔罗斯前旗地,称长岭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原析置的农安县垦区扩大,复析该县农家、农齐、农国三区土地置此县,治长岭子。为清末实行放垦,割蒙旗土地而设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
县名。在今吉林省西部。元为开元万户府地。明属福余卫。清为郭尔罗斯前旗地,称长岭子。光绪三十三年(1907)以原析置的农安县垦区扩大,复析该县农家、农齐、农国三区土地置此县,治长岭子。为清末实行放垦,割蒙旗土地而设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驿道与中路驿道的分道处所设之站。由怀来西行,过狼居西山(今狼山)至此,即今土木堡镇,亦称统墓,因店北旧有统军墓而得名。驿路至此折向北,
见“哈铭”(1630页)。
西夏文书用语。卖地、典当、借贷者,立契约文书时,在此名义下署名画押。
1504—1547明代蒙古可汗。又称博迪阿拉克(钵帝阿拉克)库登汗,亦克汗、或译作保只、不地、孛只等,明人亦称为小王子。孛儿只斤氏。※达延汗长孙,※图鲁博罗特长子。正德十二年(1517),达延汗去世,
明开国将领※常遇春(回族)墓。地在江苏南京太平门外白马村。茔地周约160米。坟高2丈。墓堡园形、径10米。旁立石人4、石虎、羊、马、石望柱各2。历遭破坏,原有享殿及宋濂所撰《鄂国公常遇春神道碑》,今皆
即“石盏女鲁欢”(456页)。
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转世活佛之一。佛教传说,有十三位先世。因第十三位先世扎巴鄂色出生于青海互助县红崖子沟乡张家村,明崇祯三年(1630)任青海郭隆寺(后改称佑宁寺)法台,故以村名称为张家活佛(清康熙时以
又作乞伏宝。北魏镇将。高车部(敕勒)乞氏(原为乞袁氏)。父乞伏居,显祖献文帝(465—471年在位)时为散骑常侍,领牧曹尚书,赐爵宁国侯。父死,袭侯爵,例降为伯,稍迁左中郎将。出为鄯善镇将。以事母孝谨
书名。元赵文撰。8卷。文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宋景定咸淳间(1260—1274),常冒宋姓,三贡于乡,后始复本姓,入学为上舍。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汀州,与天祥相失,遁归
见“达密里部”(7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