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仡佬
古族名。又作锅圈苗、锅圈革老。以妇女发型如锅圈得名。此称始见于清代。今统称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安顺、大定(今大方县)、平远(今织金县)等地。男子以葛织斜文布为衣。妇女用青布笼发成锅圈状,着短衣、无褶长裙。病不服药,用面粉做成虎头,饰以彩线,置于簸箕内,请巫师祈祷。人死掘地置木板横葬。嗜酒,不善农耕,多以贩猪、牛、草履为生。
古族名。又作锅圈苗、锅圈革老。以妇女发型如锅圈得名。此称始见于清代。今统称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安顺、大定(今大方县)、平远(今织金县)等地。男子以葛织斜文布为衣。妇女用青布笼发成锅圈状,着短衣、无褶长裙。病不服药,用面粉做成虎头,饰以彩线,置于簸箕内,请巫师祈祷。人死掘地置木板横葬。嗜酒,不善农耕,多以贩猪、牛、草履为生。
?—1766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喜惹桑布圆寂后,被选为转世灵童,即塔尔寺阿嘉呼图克图二世。乾隆十一年(1746),奉旨进京朝觐,获殊遇,清帝赐以“述道伯勒各图诺门罕”称号,驻雍和宫,任副札萨克达
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广香孙,※杨炅子。齐建武二年十二月(496年初),父卒。次年正月,受齐封为假节、督沙州军事、征虏将军、平羌校尉、沙州刺史、阴平王。卒于梁天监元
藏族部落名。亦称门源北山五族或上五族,五族指兴马族(藏语称夏吾乃尔部落)、那楞族(藏语称尔克腾部落)、向化族(藏语称阿布藏部落)、归化族(藏语称班固部落)、新顺族(藏语称华热加多部落)。驻牧地界东起门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守寂子。唐代宗永泰时(765—766)任静边州都督、左羽林大将军。唐朝为离沮内徙党项受吐蕃诱胁,永泰后迁其部于银州之北,夏州以东及绥、延等州。静边州都督府亦移置银州境内。其部地处
明代藏区部落名。居地在洮州(今甘肃临潭)。成化十一年(1475),其族217人入朝贡马及方物。虽礼部以“违例冒滥”上奏,终以既来不可拒为由,依常例给赐。十六年(1480),族人喃奔等来朝贡驼、马、甲胄
部分瑶族自称。分布在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和广西三江、龙胜、临桂、融安等地。他称“八姓瑶”。操“布努话”,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唐代吐谷浑王子。可汗※诺曷钵与弘化公主次子,※慕容忠弟。受唐封右武卫大将军、梁汉王。唐永徽三年(652),母弘化公主为其向高宗请婚,获允,帝以宗室女封金明县主妻之。
元地方政区名。桃温,清代文献作“屯”。因境内有桃温河(今汤旺河)而得名。为元初在水达达女真地所设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乡(汤旺河口右岸)双河古城(即固
水族丧葬习俗。即第二次葬。第一次称※停棺待葬”。巫师依水书择定吉日,举行正式埋葬。丧家必备素食款待宾客。放鞭炮、设置歌堂、芦笙场。芦笙、芒筒、锁呐吹奏者们围圈跳舞。由一人手持一根用白鸡毛裹扎的竹竿,长
即“皮逻阁”(6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