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铁笛布

铁笛布

仡佬族、苗族民间纺织品。产于贵州镇宁、关岭、织金、贵定、独山等地。据《续黔书》载:其质地柔软、缜密、纤美、精致。贵定苗族妇女所织的布“洁白如雪,拭水不濡,用弥年不渍垢腻”。尚有一种斜文布按照铜鼓上的花纹蜡染,又称顺水斑布。仡佬族的纹布可用作头巾使用。古有葛布、苧布、溪布、白布、斑布等皆属同类纺织产品,多作贡品,享有盛名。今仡佬、苗等民族仍以手工制作,统称土布。

猜你喜欢

  • 竹园白话报

    报刊名。光绪三十三年(1907)北京回族学者、医生丁子良(号竹园)创办于天津。次年改称《天津竹园报》。宣统元年(1909年)6月出至652期后,改名《忠言报》。鼓吹“君主立宪”,提倡白话文、开通民智、

  • 缚刍河

    见“妫水”(1261页)。

  • 金章宗

    见“完颜璟”(1148页)。

  • 萨迦红衣二祖

    参见“萨迦五祖”(2010页)。

  • 河蛮

    古族名。亦称西洱河蛮。属白蛮。“松外诸蛮”之一部。唐初即分布于今云南洱海地区,与当地六诏乌蛮并存。系不断迁入的汉族与当地白蛮等融合而成,故“自云其先本汉人”,语言、生产及习俗等亦与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

  • 撒叉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州源流考》作三岔河卫。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今人考在今吉林省扶余县西北三岔河流域。

  • 旧时朝鲜族民间的互助组织。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始于17世纪中叶。按内容可分为农务契、婚姻契、治丧契、兴学契、石匠契等。农务契,是指组织缺乏劳力或耕牛的农民共同从事开荒整地、修渠灌溉、插秧除草等生产劳动。

  • 逸标苾叶护

    参见“怀仁可汗”(1117页)。

  • 哈八惹

    哈尼语音译。哈尼族民间流传的祝酒歌。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隆重节日由“米谷”(村寨行政和宗教头人)或老人唱。内容有“创世纪”、“祭祀歌”、“祭龙歌”、“安葬歌”、“新婚歌”等,调子庄重严肃,低沉缓慢,

  • 回拔

    见“回跋部”(782页) ②见“辉发部”(2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