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尔浑碑
见“塔亚亚特碑”(2162页)。
见“塔亚亚特碑”(2162页)。
官名。主司宾客及少数民族事务。秦曰典客。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时称大鸿胪。王莽(公元8—23年在位)时改称典乐。
359—429十六国时期佛教译经师。亦称佛大跋陀、觉贤。北天竺人。释迦牟尼叔父甘露饭王后裔。5岁丧父,17岁出家,以精禅律知名。曾从僧伽达多游罽宾,与后秦僧人智俨同从大禅师佛大先受禅法。应智俨之请,经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又作亦里克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伊拉喀卫,并说清代有伊拉喀站,在齐齐哈尔东北354里。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兴年号。1149—1155,凡7年。
见“耶律重元”(1316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因居于北山(即今甘肃张掖以北之合黎山及北大山)而得名。据《晋书·李玄盛传》等所载,东晋义熙二年(406),南凉秃发傉檀遣人由姑臧(今甘肃武威)“假道于北山鲜卑”,送李玄盛
“哲里只”,契丹语。是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北哲里只为※品部下之一石烈。“哲里”可单独构词,作人名,《辽史·营
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明洪武七年(1374)以元末明玉珍唐崖安抚司改置。治所位于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后因战乱废。永乐四年(1406),以土官覃忠孝招回土民,复置。清初,覃崇禹归附,受命准世袭。雍正十三
唐时南诏第四世王皮逻阁,于开元十八至二十五年(730—737)相继统一六诏,自称云南王。二十六年(738),唐皇又遣使册封其为云南王。见“皮逻阁”(671页)。
①见“萧铎户斡”(2002页) ②见“萧孝忠”(19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