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金铜信符

金铜信符

明代颁与甘、青等地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的牌照。又称“金牌信符”、“纳马金牌”、“茶马金牌”。“金牌”、“信符”,原是二物,前者以铜制成,长1尺,阔3寸。后者以铁制成,长5寸,阔2.5寸,上镌刻二飞龙,下有二麒麟。因二者并施,故称。始推行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一说1372、1397,误)。牌额上书篆文,曰“皇帝圣旨”,下左曰“合当差发”,右曰“不信者斩”。共41面:洮州(今甘肃临潭)火把藏、思囊日等族4面,纳马3050匹;河州(今甘肃临夏)必里卫西番29族21面,纳马7705匹;西宁曲先、阿端、罕东、安定4卫及巴哇、申中、申藏等族16面,纳马3050匹。上部藏于朝廷内府为契据,下部颁予当地部落首领。每3年一遣官,偕镇守三司、统领官军前往合符,运茶50余万斤,换马13800匹。如有拖欠,次年征收。所易马,称“差发马”。

猜你喜欢

  • 孛阔

    蒙古语音译,意为“力士”。又译孛可。蒙古贵族以其为尊号,以示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成吉思汗时代,“有一国不及之力”的不里、蔑儿乞部的赤勒格儿,均享有此称。

  • 师子

    即“亭独尸逐侯鞮单于”(1718页)。

  • 行官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酩��啰”。属下等司。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2都案、4案头。

  • 钦定回疆则例

    书名。清大学士托津等辑编。8卷。该书是清理藩院在辑编《蒙古则例》的同时,根据平定大小和卓木后清廷处置“回疆”事务的各项政令,由尼克通、阿岳禧等整理而成。嘉庆二十年(1815)颁行。初仅有26条。后又陆

  • 北使录

    书名。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

  • 兀的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乌登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该地女真首领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喜乐温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前苏联境内乌第河流域。

  • 崔忻《井阑题名》石刻

    石刻名。一名《鸿胪井题记刻石》。原在今大连市旅顺黄金山麓,日俄战争时被日人盗走,现藏日本皇宫博物馆,我国黑龙江省博物馆存有拓片。为唐郎将摄鸿胪卿崔忻往渤海始祖大祚荣所在册封官爵返回,途经旅顺所留之信物

  • 哈剌章城

    见“羊苴咩城”(890页)。

  • 红贴粮

    元代赈粜粮之一种,又作红帖粮。成宗大德五年(1301)始行。因政府所拨赈粜粮多为豪强嗜利之徒巧取豪夺,不能周济贫民,遂令司署籍贫乏户口之数,置半印号籍文贴,各书其姓名、口数,逐月对贴给粮,大人3斗,儿

  • 朵哇

    见“笃哇”(16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