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鄂罗木鄂弥达

鄂罗木鄂弥达

?—1761

见“奥里米”(2252页)。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雍正元年(1723),由户部笔帖式授吏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历任贵州布政使、广东巡抚。于要冲增兵驻守,在孤岛加强防御,由各府州县分层管辖,治理得宜。十年(1732),任广东总督,在肇庆府鹤山、恩平等贫县,清查荒田,招民垦种,以资生计。行平粜之法,免囤户害民,设米局解决食粟之难。十三年,兼辖广西。乾隆初年,调整盐运、开采铜矿,治理苗区,均受嘉奖。四年(1739),调川陕总督,发银资助陕西榆林府沿边贫民往鄂尔多斯垦种,定民生,实仓储。招募流民屯田以备兵粮。五年,因事革职,寻任兵部侍郎。六年,授宁古塔将军,调荆州将军。九年(1744),授湖广总督,修筑武昌、汉口等处老堤。十五年(1750),授吏部侍郎兼副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十九年(1754),革职留任,署吏部尚书,兼管工部,授刑部尚书兼议政大臣,署直隶总督。二十一年,兼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充经筵讲官。卒,谥文恭。

猜你喜欢

  • 林东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坐落在契丹上京城北(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上京为契丹国都,亦为契丹民族发祥地,现存塔两座,南塔在距上京遗址15里小山顶上,为八角七级空心砖塔,高25米,各面均有浮雕;北塔在今

  • 多罗贝勒

    爵名。满语音译。清代宗室封爵中第五等之称。册封贝勒,授以诰书。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9等封爵,位列第三。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10爵,位次仍旧,定贝勒之子降封贝子。十年(1653

  • 黎语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

  • 兀鲁塔山

    元代岭北山名。又译兀鲁黑塔黑山。位于今蒙古国科布多河南、科布多城西北。蒙古国建立前,乃蛮部不欲鲁罕与兄太阳罕分地而治,建牙帐于此。1206年,为成吉思汗所败,被执杀,部众并入蒙古国。

  • 铜鼓

    古代百越、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重器,近现代为壮、布依、侗、水、仡佬、苗、瑶等民族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今分布在两广、云、贵、川等地,以广西为最多。一说系由铜釜演变而成。据考古发掘及古籍所载,

  • 布隆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停放死者尸体的祭坛。起源于鬼魂崇拜。人死,临时在房屋附近搭盖,竹木结构,状如伞。四周插黑、白、红三色旗幡,内挂死者生前衣饰,供食品。若为男子并要挂一牛头骨。置死者于内,

  • 朝鲜人民会

    日本侵略者在延边朝鲜族地区设立的特务机构。成立于1928年。遍及延吉、珲春、百草沟、头道沟等朝鲜族聚居区。多设在日本警察署附近。头领一般由“日本总领事馆”委派朝奸担任。主要任务是监督、控制当地朝鲜族人

  • 桶子甲

    壮族古战服,护身甲胄。宋时流行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市)左、右江溪洞。侬人(今壮族先民)战士多服之。明清时称“毼”。制法:用两块半圆形桶状的兽皮,晒干后用绳子将前胸后背两块系合在一起,套

  • 乌素固部

    ①粟末靺鞨诸部之一。居地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武德(618—626)初,唐于其地置慎州管理其民,隶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载初二年(690),唐析其民置黎州(治所无考),仍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69

  • 罗布藏益喜丹巴饶结

    1760—1816清代藏传佛教高僧。亦称脣征阿齐图诺门罕和锡德林活佛。藏族。出生于理塘。为热振寺呼图克图二世(一作八世)。乾隆三十五年(1770),赏诺门罕名号和印信。主持改修热振寺,经章嘉呼图克图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