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奴
晋代卢水胡首领。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人。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三月,乘西燕主慕容冲率众东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空虚之机,率众4千余户入据长安称帝,以赵谷为丞相,渭北皆应之。遣弟郝多攻扶风王驎于马嵬(今陕西兴平县西)。四月,郝多为后秦主姚苌所执,奴惧,请降,封镇北将军、六谷大都督。安帝隆安二年(398)四月,与鄜城休屠胡董羌等皆率众归附北魏。
晋代卢水胡首领。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人。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三月,乘西燕主慕容冲率众东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空虚之机,率众4千余户入据长安称帝,以赵谷为丞相,渭北皆应之。遣弟郝多攻扶风王驎于马嵬(今陕西兴平县西)。四月,郝多为后秦主姚苌所执,奴惧,请降,封镇北将军、六谷大都督。安帝隆安二年(398)四月,与鄜城休屠胡董羌等皆率众归附北魏。
见“捺钵”(2037页)。
书名。清代西藏地方志书。驻藏大臣松筠撰。1卷。成书于嘉庆三年(1798)。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刻。资料多系著者任驻藏大臣期间亲巡边徼所得。全书共28题(一说27题),分别叙述安边、抚藩、戒怒、遏
满汉语合称。“阿敦”意为“牧群”;※侍卫(属官员),从侍卫处拨出,初隶阿敦衙门,后隶上驷院。后金(1616—1635)时代,称“阿敦虾”(※虾即侍卫)。参见“阿敦”(1198页)。
景颇语,意为“栽芋”。景颇族最古老的姓氏。据说景颇族先人最早学会栽种的作物是芋,后来才慢慢学会点种旱谷、玉米、荞等,故名。今天景颇族人在给亡魂祭献时必须用芋,甚至墓上也多画有芋的标志,以纪念祖先栽芋的
西夏文译汉文儒家经典。写本,草书,蝴蝶装。除最后一章稍残外,全书保存基本完整。共77面,页面24×14.7厘米,面7行,行20字左右。注释比正文低一格。原文为宋吕惠卿注本,前5页为吕注序译文。译者佚名
清官署名。隶属理藩院。设于德胜门外正黄旗教坊北。为供外札萨克年班来京人员居住之所。内设稽察外馆监督一人,由都察院保送科道人员引见充补。一年更换一次。光绪三十三年(1907)裁撤。
?—1785清朝大臣。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初,以世管佐领授三等侍卫,累迁至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相继驻乌鲁木齐、阿克苏、喀什噶尔(今喀什)诸地。乾隆二十八年(1763),任伊犁参赞大臣,旋调喀什噶尔
伊斯兰教教派之一。语源有3说:一言出自希腊文“索非亚”,意谓“智慧”;一说出自阿拉伯语“沙甫”,意谓“纯洁”;多数学者主张源于阿伯文“苏非”,意为“羊毛和驼毛”。以其首领常穿羊毛长衫而得名。其最早发源
地名。藏语作雅龙。位于甘孜以南,理化以北,东界道孚,西接白玉。历属朵甘思招讨司管辖。明洪武年间(1368—1398),征沿边土司晋京,足千户者授安抚司,不足者为长官司。分上、中、下瞻对,置安抚司、长官
质孙,蒙古语音译,又作只孙,义为“颜色”。《元史·舆服志》:“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元代内廷每有朝会、庆典(皇帝即位、上尊号、寿诞、册立皇后与太子等)、宗王来朝或岁时行幸等皆举行大宴,是时预宴者必穿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