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邹语

邹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邹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3千余。居住在台湾中南部玉山以西阿里山一带溪谷和1000至1500公尺高地上,包括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来吉、乐野等村,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分达邦、图富雅、鲁赫都3个方言,此外还有一个伊姆兹方言,现已消亡。达邦方言分布在嘉义县吴凤乡达邦、里佳、山美、新美等村。图富雅方言分布在达邦、乐野、来吉等村。鲁赫都方言分布在南投县信义乡久美村。邹语有18个辅音7个元音。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邹语属粘着型,词干加前缀、中缀和后缀或词干的重叠为主要构词和构形方式。中缀是插在词干第一个音节开首辅音之后,元音之前。该语词类有名词、代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10类。名词分视觉内、视觉外,分别在前面加不同的助词表示。人称代词有数、格形式。动词有主动态、被动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句子开首往往有一个开首助词。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基本语序为谓语动词往往在前,主语在后,宾语在主语之后。限定、修饰成分一般在被限定、修饰成分之前。

猜你喜欢

  • 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

    元代土司名。《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1327),“八百媳妇蛮请官守,置蒙庆宣慰司都元帅府”。至顺二年(1331),改为八百等处宣慰司。其地在八百媳妇国境内,今泰国北部清莱、昌盛附近。为傣(泰)

  • 科布多北路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也称阿勒坦诺尔乌梁海军台。设8台,从科布多起,35里至锡喇布拉克台,65里至和齐苏鲁克台,67里至轰鄂尔鄂笼台,60里至霍硕罗图台,60里至哈韬乌里雅苏台,60里至乌兰格依台,

  • 田祐恭

    宋代思州领主。贵州务川人。大观元年(1107)入朝,以其地改置思州。授思州刺史,世领其地。政和五年(1115),率土兵参与镇压晏州(今四川兴文) 卜漏领导的少数民族起义。宣和元年(1119),晋贵州防

  • 鄂罗木鄂弥达

    ?—1761见“奥里米”(2252页)。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鄂济氏。雍正元年(1723),由户部笔帖式授吏部主事,累迁至郎中。历任贵州布政使、广东巡抚。于要冲增兵驻守,在孤岛加强防御,由各府州县分

  • 俅江

    即“独龙河”(1707页)。

  • 中山武公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属白狄鲜虞氏,姬姓。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立为国君,称中山武公,建都于顾(在今河北定县),是初见于文献记载并拥有“公”衔的中山国君。据中山国方壶铭追述,武公之前,尚有文公。武公

  • 维西

    地名。即今云南维西县。地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峡谷。唐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宋为大理所辖。元为丽江路地。明属丽江府。清初,首领木氏降吴三桂,吴割其地赠达赖喇嘛,始盛行黄教。雍正元年(1723),丽江改土

  • 段思胄

    《云南志略》误作段兴胄,即“段思良”(1698页)。

  • 普觉寺

    召庙名。亦称圆会寺,俗称西大庙。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王府西8里处。清康熙六年(1667),由固伦淑慧公主主持兴建。后多次扩建。有殿舍50余间,喇嘛最盛时达750人。由活佛任主持。解放初仍有喇嘛80

  • 打差

    藏语音译,意即“马差”。解放前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比※“人差”多、经济较富裕的差巴(支差的人)担当此役,每户须出人、牛、马为领主服役,须向领主纳粮、柴草、鸡、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