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娑
唐吐蕃王朝古都。又称逻些。即今拉萨。位于今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吐蕃雅隆部落强大后,其首领囊日松赞率部北伐,败原占据逻娑川(拉萨平原)之苏毗部,遂以逻娑为政治中心。至松赞干布时正式以此为都邑。先后建大昭(逻娑祖拉康)及小昭(逻娑热木切)2寺,又于红岩山(今布达拉山)建修行处,置佛供奉。一说2寺分供释迦牟尼(文成公主所带)及不动金刚(尼泊尔公主所带) 2佛像,查拉路甫山摩岩亦雕刻佛像,礼佛敬奉,一时蔚然成风,故称其地为“逻娑”,意为“神地”、“佛地”。另说,相传大昭寺一带原系一片沼泽,遂征百姓以山羊自彭域驮土填之,奠基建寺,遂称该地为“热萨”,意为“山羊(驮)土”。长庆二年(822),唐蕃会盟,于大昭寺前立《唐蕃会盟碑》,申明唐蕃“社稷如一”,世代和睦。明代又先后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连同此前之木鹿寺,形成四大林(寺):功德林、策墨林、希德林、丹吉林。寺院林立。清代五世达赖及第斯桑结嘉措执政时,先后建成布达拉白宫(建于1645—1648)与红宫(建于1690—1693)。成为闻名中外的建筑群体,风格独特,世称一绝。七世达赖时以乌尧颇章及格桑颇章为主,建成罗布林卡(宝贝园林);八世达赖时予以扩建,成为历世达赖喇嘛之夏宫。清廷于此设驻藏大臣,建衙设官,统管西藏。其地有清廷命令设置的噶厦公所、常驻清军的札什城、平定西藏碑、药王山(甲波日山)及关帝庙、布达拉宫与药王山之间的过街佛塔等许多有历史意义的古迹。诸大贵族的官邸亦在此四周兴起。以大昭寺为轴心的八角街形成为民间集市,中外商人云集于此。其周围林间、又多处设有林卡,为贵族之别墅。其称沿用至今,现成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