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通名制

通名制

旧时台湾高山族卑南人男性的年龄级组织。通常分为青年级、成年级和老年级,每级设有级长。一般十四五岁便加入青年级,加入时要举行杀猴祭,加入后要接受各种有关教育和锻炼,并开始居住于公廨(村公所)服役,经若干年训练后方可加入成年级,获得参加社民大会资格,可以恋爱结婚,但仍得为公廨服役。一般至四五十岁时转入老年级,可不再为公廨服役。阿美人也有类似组织,称“专名制”。

猜你喜欢

  • 五户丝

    见“科差”(1674页)、“丝料”(652页)。

  • 灵德善利庙

    金代河阴县黄河神庙。在今河南荥阳县北。大定二十七年(1187)敕号。详见“昭应顺济圣后”(1649页)。

  • 牛宗碑

    古碑。位于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西12公里江边乡一碗水村西侧。为通往勐野井盐矿和普洱县的旧驿道。碑系细砂石制,高97厘米,宽52厘米,碑文约563字,立于嘉庆十六年(1881)秋。字迹损坏颇大。碑

  • 宗元

    见“耶律重元”(1316页)。

  • 楚怀王

    ?—前296战国时楚国君王。芈氏。名槐,又作相。楚威王之子。楚威王十一年(前329)父卒,继位。魏乘楚国初丧,出兵略径山地。怀王六年(前323),遣柱国昭阳攻魏,破之于襄陵(今河南睢县西),取8邑,又

  • 陆琇

    ?—501北魏大臣。字伯琳。代郡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建安王陆馛第五子,母匈奴赫连氏。年9岁,立为世子。延兴四年(474),父卒,袭爵。沉毅少言,雅好读书,以功臣子孙为侍御长、给事中,迁黄门侍郎,

  • 秃儿合黑

    即“秃鲁花”(1083页)。

  • 毕尔呢

    一种发面饼。鄂温克语音译。20世纪初,面粉输入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从事畜牧业的鄂温克族地区,因其喜食酸性面食,便将白面发酵后不加入碱制成饼,用锅煎熟。食时,上涂“西米坦恩”(未加工的奶油)或奶油。

  • 宝堂寺

    召庙名。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西部。俗称西召,又名准格尔召。明天启二年(1622),从西藏请来两位喇嘛,始建。蒙古语称葛丹石达力布大尔展林寺。崇祯元年(1628),重修。立两块石碑。清代名为宝堂寺。

  • 古代西北和北方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初见于西周,春秋战国时广为使用。《后汉书·西羌传》:“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䝠、邽、冀之戎,泾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