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赖喇嘛六世
见“仓央嘉措”(321页)。
见“仓央嘉措”(321页)。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喀尔喀人专称。首领为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多尔济阿喇布坦伊勒登之裔。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别编旗分佐领。授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牧地在青海湖南
见“移剌温”(2066页)。
继《中俄布连斯奇条约》之后续订的界约。《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俄国声称其中个别条款与原议“不完全相附”,拒绝接受,复经两国全权使臣会商,于雍正六年(1728) 6月25日在恰克图签订此约。也称中俄《喀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与※撒拉内八工相对而言,清乾隆以来,指分布黄河以北的化隆(治今青海尖扎县北)撒拉族地区。详见“十三工”(8页)。
清军与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间的一次战役。雍正十年(1732)七月,噶尔丹策零偕小策凌敦多布统兵犯喀尔喀蒙古,谋掠额尔德尼昭(汉籍名光显寺),迫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避徙多伦诺尔。继称师塔密尔,掳喀尔喀副将军
十六国时期汉人冉氏所建政权。冉氏为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县西北)人。※冉瞻、※冉闵父子为后赵石虎收为养子、养孙,遂从石姓。屡从征伐,多有战功,位高爵显。太宁元年(349)石虎死后,闵持权擅专朝政,屡谋逆
?—1658清朝将领。世居科尔沁。蒙古族。姓卓尔古特。天聪年间(1627—1636),投附后金,隶蒙古镶黄旗,授佐领。崇德二年(1637)七月,同海寨等率兵1200人分道征瓦尔喀有功。四年(1639)
藏族部落名。在青海省兴海县东北部,北连共和县,东南临黄河,南抵大河坝河,西接夏卜让千户部落。为清朝后期从黄河南迁至黄河北的“环海八族之一”,原有8个小部落,后与外来14个部落合称为拉日德部落。1916
契丹民族流行的一种服装。据《契丹国志》记载:“五月五日午时,采艾叶与绵相合,絮衣。”(卷27)艾叶有香气,可以驱蚊蝇。捣碎混入绵中作衣着身,既可抵御寒冷,又有驱邪禳灾之意。
?—1385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又称“吴面儿”。贵州黎平县兰洞人。侗族。出身贫苦。洪武十一年(1378),率当地侗、苗、汉各族人民在兰洞起义,反抗土官和流官的双重压迫,直捣靖州,在零陵、九里岗一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