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亦作达呼尔、达胡尔、达古尔、达瑚哩、打虎儿、打狐狸,皆同音异译,意为“种田的人”。始见于清康熙五年(1666)。清有别称“爱门人”。有说16世纪时史载之“达奇鄂尔”部即达斡尔。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定名达斡尔。族称语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契丹“大贺”氏或室韦“达姤”部名变来,或说由达斡尔语“达豪尔”(“达”,“原来”之意;“豪尔”,意为“所在地方”,合为“原居处”的意思)而来。族源迄今无定论,可归纳为契丹遗裔说和土著说。前说为今较通行看法,始于清乾隆帝钦定《辽史》中以达呼尔对译大贺氏,后人据此又从语言等多方面作了论证。土著说中分为靺鞨黑水部后裔、室韦或室韦达姤部后人、塔塔尔部或白鞑靼遗人、早期蒙古族的后裔等说。原散居在西起石勒喀河,东至牛满江(前苏联布列亚河),北抵外兴安岭南麓,南达黑龙江上中游沿岸地区。17世纪中叶,因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受到野蛮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到嫩江流域,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龙江、富裕、嫩江、爱辉等县;有少数居新疆塔城、霍城地区,为乾隆年间(1736—1795)迁去的。明末清初,与鄂温克、鄂伦春被称为萨哈尔察(满语,意为“黑色貂皮”)部,后称索伦部。天命元年(1616)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派兵征黑龙江诸部,萨哈尔察部归附。天聪八年(1634),达斡尔头人巴尔达奇率44人朝后金,皇太极以宗室女妻之。1643和1651年波雅科夫与哈巴罗夫先后率沙俄军队入侵达斡尔族地区,都遭到英勇抗击。迁居嫩江流域后,清将其编为3个“札兰”(队或连),由理藩院管辖。雍正九年(1731),与鄂温克、鄂伦春同被清廷按哈拉(姓或老氏族)、莫昆(氏族)编为布特哈八旗。因骁勇善战,经常被清政府征调从征、戍守边卡,远至新疆。在黑龙江北岸时已有农业,聚族定居,时与鄂温克等族共同建立了雅克萨、阿萨津、铎陈、乌库尔、多金等木城和许多村屯。南迁后农业有进一步发展,民国初期大多数族人已以农业为主,作物有燕麦、大麦、稷子、荞麦、豌豆等;同时兼营牧业,主要为牛、马;手工业以善造木质轮高的“辘辘车”著称。另外,住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从事纯畜牧业,居莫力达瓦旗北部山区的还以狩猎为主。操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过去使用满文,今主要使用汉文,少数地区兼用蒙文或哈萨克文。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恪守氏族外婚制。曲棍球为其传统的体育运动,莫旗是我国的曲棍球之乡。旧时多信奉萨满教,清末起部分人信喇嘛教。从1952年起,聚居地区先后建立七个民族乡,1958年建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实现了民族自治。现在,达斡尔族地区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很大发展,有数百名青年上了大学,人口已由48000余人(1953年统计)增至121357人(1990年统计)。今天正与各族人民一道,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 南番回回

    唐、宋、元时期对由海路而来的穆斯林商人称谓。其中有阿拉伯、波斯、中亚、北非、东非、南亚、东南亚之穆斯林商人。此外,由陆路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到南方经商者,亦包括在内。该词最早见于《癸辛杂识》一书。《文昌异

  • 民国册亨县乡土志略

    书名。布依族地区地方志。1册9章。近人罗骏超(时为该县县长)等修纂。成书于1935年。是书简略记述册亨土地、人口、山川、气候、物产、交通、经济、教育、风俗等。布依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是布依族

  • 哥舒处半部

    见“哥舒”(1835页)。

  • 加加·贡却索巴

    1796—?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出生于作格泽卫地方的塘噶尔氏族。7岁随部落迁到科采。嘉庆十四年(1809),入经院,拜萨拉噶居为师,从《赤白显色》学级起,连续担任学级导师11年。从贡塘·嘉贝样受沙

  • 味勃计

    渤海王国大臣。唐开元十年(722)十一月,奉武王大武艺命赴唐朝贡,献鹰;唐授为大将军,并赐锦袍等物。使命完成后返渤海。

  • 波罗显胜

    西夏仁宗时帝师。师号贤觉,任讲经律论、功德司正、褊袒都大提点,受俱足封号。曾与仁宗同署名译勘《圣胜慧到彼岸功德宝集偈》经。或为吐蕃僧人。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位帝师。

  • 辟展

    见“蒲昌县”(2319页)。

  • 粤质部

    见“奥失部”(2252页)。

  • 鹤公祠

    苗疆古迹。又名吴公祠或吴鹤堂。建于清咸丰(1851—1861)年间。是苗民为纪念苗族教育家※吴鹤自筹资金所建的祠堂。吴鹤为明代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境)人。曾在苗疆开办学堂,招收苗族生徒,义务教学。为使

  • 清宁

    辽道宗孝文皇帝耶律洪基年号。1055—1064年,凡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