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兰特哩衮之战

达兰特哩衮之战

明代东蒙古左右翼之间的一场大决战。达兰特哩衮或称达兰哈喇,亦译作答兰特里温、达兰图鲁特,直译为“七十个头”或“七十个山头”,意为多峰山。一说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北大青山的蒙古语称呼,一说为伊克昭盟右翼中旗(鄂托克旗)东北42里的大蓝土禄(或作达兰土鲁池),即今鄂托克旗的达拉图鲁。成化十六年(1480),元裔巴图蒙克继汗位,称※达延汗,在其夫人满都海哈屯的协助下,西击瓦剌,清除异宗权臣和割据势力,开始了统一蒙古的活动,但遭到右翼※永谢布、※鄂尔多斯、※土默特三万户一些领主的强烈反抗。正德四年(1509),达延汗任命其次子※乌鲁斯博罗特(五路士台吉)为右翼三万户济农(亲王),企图接管右翼,结果被永谢布领主※亦不剌、鄂尔多斯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阿尔秃厮)等谋杀,遂引发了正德五年(1510)的左右翼大决战。达延汗率左翼※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及科尔沁等属部向右翼三万户发起进攻,双方激战于达兰特哩衮。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赛那剌)亦从右翼逃出,率4千勇士加入战斗。最后,达延汗以“牤牛阵”大破右翼的“弓形推车阵”,右翼或死或降,余部随亦不剌逃入青海。达延汗复任命巴尔斯博罗特为右翼三万户济农,废除异宗领主,令诸子孙分别掌管右翼三万户。此战结果,达延汗统一东蒙古各部,改变了元裔封建主和异宗封建主并立的局面,形成了达延汗子孙统治的漠南、漠北各部,又成为清代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制度的基础。

猜你喜欢

  • 海青使臣

    佩带海青牌的乘驿使者。可凭海青牌经行于海青驿。见“海青牌”(1939页)。

  • 轿站

    元代驿站的一种。时驿站分陆站和水站,轿站为陆站之一种。站户以轿运送使臣。《经世大典·序录·驿传》:“山行轿,倦者给卧轿”。据《元史·兵志四·站赤》,除江浙行省设轿站35处,有轿148乘外,诸陆站也多配

  • 喀巴什

    参见“前锋”(1742页)。

  • 勿阳峒

    壮族古地名。北宋时属邕州安德州。为北宋侬人(今壮族先民)首领侬智高所建“南天国”所在地。当今广西靖西县安南乡境内。

  • 泽王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至宁元年(1213),纥石烈执中受封。执中即胡沙虎,又名九斤,太子护卫出身,累官至招讨使。曾统军攻宋。大安元年(1209),御蒙古军于野狐岭,大败。崇庆二年(1213),屯中都(

  • 古惹巴惹

    地域名。位于西藏门隅地区南部边界线即概里巴拉山口南。历史上为我国边境民门巴族越冬居住点。其像楔子般嵌入阿萨姆平原。地处西藏、不丹通往印度之要冲。因阿萨姆的博底亚等部落民向北侵占,后以交纳地租、赋税,租

  • 大策凌端多克

    见“大策凌敦多布” (100页)。

  • 麻康

    参见“江卡”(883页)。

  • 马科雷事件

    光绪十年(1884),英印政府派秘书马科雷领兵从锡金闯入后藏岗巴宗所辖之甲岗地方(地近扎什伦布寺),欲与该地方藏官直接谈判通商,被西藏地方当局识破,拒绝。再派马科雷从海道赴北京,以《烟台条约》中规定英

  • 营州道

    渤海王城赴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营州为古代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重镇,唐于此设平卢节度使,兼管渤海等东北诸族。“安史之乱”(755—763)前,渤海与唐联系常通过营州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