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辽中京大定府城遗址

辽中京大定府城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老哈河北岸冲积平原上。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建为陪都。后通称“大明城”或“大名城”。由外城、内城、大内三部分组成,南北宽3500米,东西长4200米,周约15公里。据史载,外城为居民坊市及驿馆等,内城为官署及屯兵区,大内为契丹贵族所居,现尚有宫殿废墟。金改为北京路大定府,元改为大宁路,明初曾在此建立大宁卫,永乐初,废。城东南隅有大塔耸立地表,称“大明塔”。

猜你喜欢

  • 耿马安抚司

    土司名。明万历十三年(1585),析孟定御夷府地置,仍隶孟定府。辖境包括今耿马、沧源和双江等地,居住有傣、佤、拉祜、汉等民族。清初称宣抚司,隶永昌府,乾隆时(1736—1795)改隶顺宁府,光绪(18

  • 蛮夷长官

    官名。元代始置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当地事务,明沿元制,四百户以下设此官,秩正六品,副长官从七品,为世袭土官。掌辖区内一切事务。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无相携贰。其承袭、革除、升降隶兵部。参见“长

  • 锅圈仡佬

    古族名。又作锅圈苗、锅圈革老。以妇女发型如锅圈得名。此称始见于清代。今统称为※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安顺、大定(今大方县)、平远(今织金县)等地。男子以葛织斜文布为衣。妇女用青布笼发成锅圈状,着短衣、

  • 移剌斡里朵

    金官员。一名八斤。契丹族。移刺氏。系出辽五院司。通契丹字。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以功,补尚书省令史。十五年(1137),奉命追击南逃官军、以劳迁修武校尉。从完颜宗弼复河南,督诸路帅臣进讨,事

  • 理藩部

    清末掌管蒙古、新疆、西藏边疆少数民族及宗教事务的机构。清末实行新政,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由理藩院改置。并陆续调整该部的机构设置和职能。三十三年,东北地区改置行省后,东三省总督下设蒙务局,

  • 回回军

    元朝征调回回人组成的军队。据史籍记载,至迟在世祖至元七年(1270)以前即有回回军之组建。该军由回回战俘、西夏之回回人、避罪附宋之回回人、回回军匠、水手、甚至殷富者组成。他们被强迫从军后,有的充作军士

  • 鹿唇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一说所指之鹿为犴达犴(驼鹿),出没于森林和草原。鹿肉鲜美,富营养,为滋补佳肴,其唇更为珍馐。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用于御膳和“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

  • 僚市

    宋时壮族地区集市。因在僚人聚居地区开市,或以僚货为主进行交易而得名。在邕州晋城县(今邕宁县)附近的石溪口(今石埠)。僚人渠帅岁时在此经商,特别是马匹交易,故又称马会。

  • 张伯靖

    唐代元和年间溪峒少数民族起义首领。辰溆(今湖南西部)人。苗族。宪宗元和六年(811),黔川连年遭水灾,观察使窦群却强征溪峒诸族民夫修筑城郭,督役甚急,激起辰、溆州苗、侗族农民强烈不满,遂聚众起义。率诸

  • 召其乃耳札萨克旗

    见“和硕特西右翼中旗”(14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