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上京遗址
辽代古城遗址。俗名波罗城,意为青灰色的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两河合流之平原上。契丹建国初名龙眉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三年(918)在此正式筑城,名皇都,后称上京临潢府。周27里,共有南北2城。北城为皇城,复分内外,内为契丹统治者居处的宫殿所在,城东南角现存石刻人像高达4.2米;南城为汉城,有汉人居住的坊市、接待宋与西夏使节的驿馆和招留回鹘商人的回鹘营。城外存砖塔两座,一在城南,通称南塔,一在林东镇内,通称北塔。近年出土文物有契丹字残碑、铜钱、银锭等。
辽代古城遗址。俗名波罗城,意为青灰色的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两河合流之平原上。契丹建国初名龙眉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三年(918)在此正式筑城,名皇都,后称上京临潢府。周27里,共有南北2城。北城为皇城,复分内外,内为契丹统治者居处的宫殿所在,城东南角现存石刻人像高达4.2米;南城为汉城,有汉人居住的坊市、接待宋与西夏使节的驿馆和招留回鹘商人的回鹘营。城外存砖塔两座,一在城南,通称南塔,一在林东镇内,通称北塔。近年出土文物有契丹字残碑、铜钱、银锭等。
1698—1771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十六子。号爱月居士。雍正元年(1723),袭封庄亲王。承圣祖指授,精天文算法,预修《数理精蕴》,充增修《七政时宪书》总裁,又修《律吕正义后编》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令泥落”,掌管全国军事机务、兵备、边防等,属上等司。用50两银司印。长官为都枢密使、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用20两银镶铜印或15两铜印。天盛年间(1149—1169)枢密位有六大:
?—1704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穆车子。初与弟青多尔济等驻牧巴颜乌兰,常击退俄罗斯掠境兵。康熙二十七年(1688),迎击准噶尔部噶尔丹对本部的侵扰。拒
吐谷浑氏族、部落名。以部为氏。又作他娄屯、七那楼、乙那楼、那蒌氏、那蒌,后改称蒌氏。本为辽东鲜卑。晋太康年间(280—289),随*吐谷浑西迁甘肃、青海一带,成为吐谷浑国诸部之一。鲜卑拓跋氏所建北魏政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即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牧地东界鄂尔多斯左翼后旗,西界右翼中旗,南界左翼中旗,北界乌喇特旗。汉朔方郡地,隋唐为丰州九原郡治所,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
柯尔克孜族民间歌手。以专门演唱柯尔克孜著名英雄史诗《玛纳斯》而得名。《玛纳斯》即由历代“玛纳斯奇”集体创作而成,并通过他们得以在民间广泛传诵,保留了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以新疆阿合奇县著名的“玛纳斯
地名。当在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元至元十一年(1274),以长河两千户必剌充掠甲仗,聚众为乱,次年,副元帅覃澄率属众平之,建长河西管军万户府,设达鲁花赤1员,万户2员,隶属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
见“元羽”(225页)。
亦作赛斐。满语音译,汉称木匙或木匕。东北满族及其他民族所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具。《三朝北盟会编》卷4有金代女真人使用此食具的记载。长约4寸,上锐下丰,削木而成,燎以火,曲其柄,佩于带上,用以代箸。
西夏官署名。主管宗教事务。有僧人功德司、住家功德司和道士功德司,皆属次等司。以国师或功德司正主其事,下设副使、通判、承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