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车臣汗部

车臣汗部

喀尔喀蒙古四部之一。以汗号得名。明末,成吉思汗十九世孙硕垒始称车臣汗。驻牧于克鲁伦河。初臣属于察哈尔。天聪九年(1635),察哈尔被平定后,向后金通好,贡驼马。清顺治三年(1646),诱苏尼特部腾机思反清,兵败。五年,复遣使通贡。十二年(1655),子巴布嗣,被清廷授为喀尔喀八札萨克之一。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部噶尔丹扰掠该部,巴布曾孙乌默客随其叔纳木扎勒投清,从众10万余户,附牧于乌珠穆沁诸部界,袭汗号。三十年,参与多伦诺尔会盟,受命统所部,置旗编佐领,自是始称车臣汗部。为喀尔喀东路。与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统称喀尔喀三部。雍正三年(1725)分设赛音诺颜汗部后,为喀尔喀四部之一。所部初置11旗,后增12旗,共23旗。牧地在克鲁伦河,东界额尔德尼陀罗海,西界察罕齐老图,南界塔尔衮、柴达木,北界温都尔罕。约当今蒙古国东方、肯特、苏赫巴托尔等省和东戈壁省的一部份。诸旗会盟于克噜伦巴尔河屯。该部受封王、贝勒、贝子、公爵者26人。

猜你喜欢

  • 塌岗瓦

    清嘉庆年间云南永昌府芒市司(今潞西县)德昂族头人。嘉庆十九年(1814),因芒市傣族土司抢占德昂族水田,分给户那傣族头人,激怒德昂族。遂于是年冬率德昂族民众掀起反对傣族土司的斗争,得到傣族民众的同情和

  • 拔悉弥

    即“拔悉蜜”(1364页)。

  • 贵州通志

    书名。自明永乐十一年(1413),贵州始建行省以来,历明、清、民国相继修纂该省通志,共达8部之多。其中明修有嘉靖本,谢东山、张道纂;万历本,沈思充、许一德纂;崇桢本,龙文光纂。清代有康熙本,曹申吉、潘

  • 云南西双版纳和红河南岸部分哈尼族地区一种家族组织。由若干父系血缘关系家庭组成。有自己的姓氏和族长,有些还有共同的墓地和少量的公有土地。同一个“谷”的男女严禁通婚。族长由懂得族规的年长男子担任。随着家族

  • 僚郡俚郡

    南朝时在部分南方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机构。据《南齐书·州郡志》载,当时在南方一些僚人、俚人聚居区设有越巂僚郡、岩渠僚郡、始平僚郡、沈黎僚郡、甘松僚郡、吴春俚郡等等。朝廷授予当地本民族首领一定

  • 河西走廊

    一称甘肃走廊。指今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地区。以在黄河之西,形如一条长廊,故名。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多砂碛、戈壁。绿

  • 南诏剑

    唐代南诏兵器名。又称浪剑、浪川剑。因三浪诏所制者最精利,故名。南诏贵族和平民皆将其悬挂腰间,作为战斗及防身武器。制造时锻生铁,取进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用犀角、黄金装饰镡首。

  • 瓦花

    傈僳语音译,意为“借工”、“请求帮助”。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傈僳族地区在生产和生活上的一种互助协作形式。每当农忙时节或遇婚丧嫁娶等事,需要帮忙的家庭都可向亲友或同村寨的群众请求帮助。一般不付报酬,待前来帮

  • 蒲察合住

    ?—1224金朝酷吏。女真族。蒲察氏。以吏起身,久为宣宗完颜珣所信用,声势显赫。为人残刻,人人皆知其蠹国害民而不敢言。兴定(1217—1222)中,乘驸马仆散阿海之狱,大肆株连,使朝臣人人自危。正大元

  • 乌赤别吉

    突厥语uchbigi音译,意为“统帅”、“作战指挥官”。※叶尔羌汗国时期重要官职,战时统领汗国军队的大异密,往往由※阔什别吉(大本营长官)兼任。※叶尔羌汗国后期分为左翼乌赤别吉、右翼乌赤别吉。参见“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