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

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

解放前夕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地方武装。“车佛南宁澜”系指车里(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县)、佛海(勐海)、南峤(今勐海县之勐遮)、宁江(今云南澜沧和勐海的部分地区)及澜沧。1946年冬,进步民主人士刘昆府(石屏县宝秀镇人,后期在石屏加入中国共产党)来到该地,进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得到思普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并利用其担任佛海县伪职的便利条件,进行革命活动,了解各地军政人员及武器装备等情况,组织“石屏同乡会”,发展队伍500余人。三月,带领部分队伍到车、佛、南、宁四县交界处的那京、南畔等地区建立根据地,革命队伍扩大至5千余人,组成联防自卫队。五月,中共思普地下党接受其请求,派共产党员前去指导工作。八月,滇南地下党又组织武装力量40余人前去增援,并命名为“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总队”,公开名称为:“民防联军总队”。队伍扩大为7个大队,1个警卫中队,共两千余人。动员边疆各族群众,打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后遭国民党政府调动保安三总队,保安第八、第九大队以及澜沧、宁江等县的常备武装和地方自卫大队的围攻,为保存实力,转战到石屏,途中累遭围堵,损失惨重。不久,刘至景谷,被地方恶霸李希哲杀害。

猜你喜欢

  • 灰亦儿千户所

    元置。“灰亦儿”,今有人认为乃“乌裕尔”的古译。元至治元年(1321)置。治所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乌裕尔河龙安桥以南地方。

  • 打糕

    朝鲜族传统食品。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是朝鲜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客祭祀等必备之珍馔。制法;先将糯米洗净泡发后,放在笼屉内蒸熟,取出倒在木槽或木臼里,用木槌打成糕团。在打制过程中,要不时将木槌蘸水,以免

  • 札木合

    ?—约1205蒙古国建立前札只剌部首领。又译札木哈。号“薛禅”(贤者)。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为孛端察儿后裔,俱属尼伦蒙古。合剌合答安之子。父死,嗣为部长,率部驻牧于斡难河(今鄂嫩河)畔。为人雄

  • 巴玫

    僜语音译,意为“族”、“家族”、“姓氏”。西藏察隅地区僜人在父系氏族解体后存在的以姓氏为联系内部严禁通婚的血缘集团。由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后裔组成。察隅县有41个巴玫(包括从大的巴玫中分离出来的一些小

  • 支盖

    朝鲜族民间搬运工具。亦称“背架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于山间坡路及田间稻秧运输等。制法: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2条1米左右的“丫”形木柱对称平列,中间用2—3个木撑将木柱固定住,在上、下2个木撑之间

  • 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

    见“松桃县”(1295页)。

  • 旧土尔扈特部西路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渥巴锡汗族叔父默们图随汗归清,封札萨克多罗济尔噶朗贝勒,建旗。因驻牧晶河(今新疆精河县),故又称“晶河土尔扈特”。所部1旗,分4佐领,自为1盟,曰乌讷恩素

  • 沙里布

    ?—1658清朝武官。蒙古镶白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崇德元年(1636),率173人从察哈尔归清,编为牛录,领之。累立战功,升至固山额真。顺治十五年(1658),从征明桂王朱由榔至湖广常德府,败明左将军

  • 满洲里界约

    中俄边界条约。亦称《齐齐哈尔界约》。清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初一(12月20日),中国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与俄国大臣普季诺夫少将在齐齐哈尔签订。界约规定:陆路边界满洲里站全城均属中国,水路边界从旧约仍

  • 毕僳语

    我国云南省部分地区自称毕僳(米必苏)的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及其相邻的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6000左右。在国外,缅甸、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