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铜桥
朝鲜族民间游戏之一。亦称踏瓦。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农历正月十五日,“村民老弱成群夜出城外,鱼贯伏行,后前相续,连亘不绝。令一幼女子步行其上,左右扶掖,唱喏来往,若踏桥状。女儿先唱曰:‘是何桥’,伏者齐应曰:‘青溪山铜桥’。遵大路,而或东或西,达宵而止”。有些地方,形成人桥(后者抬前者腰,曲身)之后,从最后一人开始过桥,这样最后一个人变成最前面的人。人人轮流过桥,边踏桥边歌,直至尽兴。
朝鲜族民间游戏之一。亦称踏瓦。流行于延边等地区。今已不盛行。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载,农历正月十五日,“村民老弱成群夜出城外,鱼贯伏行,后前相续,连亘不绝。令一幼女子步行其上,左右扶掖,唱喏来往,若踏桥状。女儿先唱曰:‘是何桥’,伏者齐应曰:‘青溪山铜桥’。遵大路,而或东或西,达宵而止”。有些地方,形成人桥(后者抬前者腰,曲身)之后,从最后一人开始过桥,这样最后一个人变成最前面的人。人人轮流过桥,边踏桥边歌,直至尽兴。
见“部族军”(1905页)。
见“扯力克”(1054页)。
夫余国王。简位居之庶子。位居死,无嫡子,诸加(夫余以六畜名命官名,称马加、牛加等)共立之。卒,子依虑嗣为王。
参见“镇南关”(2511页)。
书名。全称《叙述大蒙古地区佛教缘起之佛教明灯》。济美日必多吉撰。初以木刻藏文版行世。1930年蒙、藏典籍刊行会刻印复制本传世。全书主要记载蒙古族的产生、王统演变、元代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及其发展、宗喀
唐宋时期辰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分布在今湖南西部沅水流域,卢、酉、辰、巫、叙五条溪水发源地区。秦汉以来泛称※荆蛮”、※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传说为※槃瓠蛮之后裔。宋泛称※溪峒蛮。有※仡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察奇尔哈喇,西至阿尔噶棱,南至善达勒,北至阿鲁哈朗。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林盟。乾隆二十三年(1758)自桑斋多尔济所属析出,别为一旗,授三达克多尔济为札萨克。五十三年(178
清初城名。参见“萨尔浒”(2006页)、“萨尔浒之战”(2012页)。
?—1327元朝将领。唐兀人。昂吉儿子。河西甘州(今甘肃张掖)人。本姓野蒲氏。至元二十一年(1284),随父入见世祖,任速古儿赤(掌御服事者)。二十四年(1287),随帝征叛王乃颜,有功,奉旨代父职。
即“色勒库尔”(8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