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跣足

跣足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屦之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三国志·薜琮传》亦载:岭南诸郡“山川长远,习俗不齐……椎结徒跣,贯头左衽。”《太平寰宇记》卷165—166称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及古党洞(今广西玉林)之乌武人或称俚僚人,皆以“徒跣”或“跣足”为俗。明清时亦多有记载。

猜你喜欢

  • 合答斤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合底忻、哈答斤、合塔斤、哈答吉、哈塔斤。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宗,为成吉思汗十世祖孛端察儿之兄不忽合塔吉之后裔。辽、金时游牧于今呼伦湖以东地区,与※散只兀部为邻,关系最密,皆

  • 兴本

    藏语音译。意为“田官”,又可译作“营田使”或“土地长官”。吐蕃主管田地的官员。负责吐蕃田地的丈量、统计、划分、分配及谷物征收等。在吐蕃内地及吐蕃敦煌占领区均有其设置与活动。

  • 商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语源不详。一说来自托忒语“布”。因维吾尔人旧着输布于准噶尔,因以称其输粮赋之官。一说来自汉语,因其曾以纺织品向清朝政府交纳赋税,故称。职司征收粮赋。乾隆二十四年(1759),

  • 告拉

    见“阿注婚姻”(1226页)。

  • 新疆婼羌米兰藏文木简文书

    唐代吐蕃文书。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于1959、1973及1974年先后发掘。多为木简,亦有少量纸写文书及写于髂骨上的骨片。这些出自新疆婼羌(今若羌)米兰地区的木简、文书原件,今藏新疆维吾尔

  • 山主

    指解放前瑶族一些地区占有数量较多的田土和荒山的人或阶层。多把荒山佃给无土或少地的※“山丁”垦种,收取实物或货币地租,或采用“种树还山”的剥削方式。过去广西大瑶山的茶山瑶、坳瑶和花蓝瑶均属这一阶层,除私

  • 马铨

    1597—1679明末清初中国伊斯兰教经师。字明龙。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武昌)人。回族。幼从父学习阿拉伯文经典及汉文。年长又赴宁夏同心、陕西西安等地,从著名经师冯伯庵、冯少川习经问道。后在武昌辕门口清真

  • 我折黄台吉

    见“阿尔苏博罗特”(1242页)。

  • 禹藏花麻

    吐蕃西市新城(今甘肃榆中北)首领。西夏毅宗拱化元年(1063),因宋攻掠,以西市城及兰州一带土地降夏。毅宗妻以宗室女,封驸马。四年,夏升西市新城为保泰军,任统军,受命镇守。后暗通宋朝,奏报军情。大安七

  • 雅尔噶图金矿

    清代新疆工矿名。位于塔城西南雅尔噶图山,故名。咸丰三年(1853),由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丰伸奏请正式设厂,鼓励当地各族人民开挖,由塔城当局发给“金头”执照作为凭证。同年九月,沙俄派人阻拦中国矿工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