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喜电尕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跋喜囊贡奥寺,意为“跋喜上下寺”,简称“电尕寺”。在甘肃迭部县。13世纪中叶,八思巴4大弟子之一喜饶巴尔,奉师命返故乡宏法,修建此寺。分上下2寺,均由历代跋喜活佛护理,尚有文布跋察尔活佛系统及土官隆桑本琼后代,历为该寺所辖教区之政务头目,协助跋喜活佛管理事务。该寺以收藏元世祖忽必烈所赠金字《甘珠尔》大藏经、八思巴之僧帽等珍贵经籍文物而知名。另有上寺所供八思巴塑像、下寺所供狮子吼佛像,亦较闻名。两寺均被毁。1982年重建昂欠座。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跋喜囊贡奥寺,意为“跋喜上下寺”,简称“电尕寺”。在甘肃迭部县。13世纪中叶,八思巴4大弟子之一喜饶巴尔,奉师命返故乡宏法,修建此寺。分上下2寺,均由历代跋喜活佛护理,尚有文布跋察尔活佛系统及土官隆桑本琼后代,历为该寺所辖教区之政务头目,协助跋喜活佛管理事务。该寺以收藏元世祖忽必烈所赠金字《甘珠尔》大藏经、八思巴之僧帽等珍贵经籍文物而知名。另有上寺所供八思巴塑像、下寺所供狮子吼佛像,亦较闻名。两寺均被毁。1982年重建昂欠座。
①中国古代对南方僚人的别称。时亦用以通称南方少数民族。参见“僚人”(2254页)。 ②畲族名称出现于史籍之前,活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先民用此相称,如《云霄厅志》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
①元朝官员。哈剌鲁人。世祖近臣※答失蛮子。幼习蒙古文、畏兀儿文。及长,袭父职为博尔赤(司膳)。武宗至大(1308—1311)年间,任御药局达鲁花赤。仁宗皇庆(1312—1313)初,升监察御使,分巡岭
见“拓跋焘”(1358页)。
①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②(1212—1239)蒙古国将领。又名查剌温,或译查老温。札剌儿氏。※木华黎国王孙,※孛鲁
775—814唐朝官员。字古风。河南洛阳人,先世匈奴独孤氏。礼部员外郎※独孤及子。贞元十四年(798),擢进士第,有父文学之风,娶太常卿权德舆之女为妻。贞元(785—805)末,为监察御史。元和(80
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为元代在上都西北山下兴建的水利工程遗址。由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1231—1316)设计建筑。有拦洪坝、溢洪道等。拦洪坝修建在今哈登台山下的两山之间,东西长约1公里,坝身下宽3米,高约
不同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相交往中所产生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歧视、压迫、掠夺的一面。前者主要发生在各民族人民间,后者则主要体现在剥削阶级集团
①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太宗※窝阔台后裔,俺都剌之子。初附叛王海都反世祖忽必烈。成宗大德五年(1301)海都兵败走死。十年,皇侄海山(武宗)进兵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遂与诸王明理帖木儿等归降
古代蒙古贵族女子的陪嫁者。又称媵哲(ying映一)、尹吉、引者思。蒙古语音译,汉译为“陪送”、“从嫁”。指古代蒙古社会中那颜贵族阶级作为嫁妆随女出嫁夫家之奴仆。《南村辍耕录》卷十七《奴婢》条载:奴婢“
寺庙名。位于西藏拉萨市城区。位处拉萨大昭寺北半里许。七世纪唐文成公主主持兴建。藏语称“喇木契”,意为“大院落(寺)”。又称“喇木契祖拉康”,意为“小昭寺”。因该寺系汉地宫廷式大屋顶(歇山式),色彩斑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