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赵佗

赵佗

?—前137

南越国君,自称蛮夷大长。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时曾佐尉屠睢攻越,后为南海郡龙川县令。秦末农民起义席卷中原,时郡尉嚣病亟,令其代行南海尉事,授计绝秦通越之道,自守待变。后趁秦亡楚汉相争之机,兼并南海、桂林、象三郡,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封南越王,赐玉玺,与汉“剖符通使”,应允“和集百越,不为边患”。吕后执政后,禁铁器、牲畜等物输入南越,并削去南越王名号。乃与汉绝,“乘黄屋左纛”,以帝制自尊,与中央王朝统治者分庭抗礼。又以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据地“东西万余里,兵甲百余万”,兵迫长沙边邑,与南下官军抗衡。文帝继位后,遣使入越修好,恢复通使。佗遂取消帝制,重申“愿奉明治,长为藩臣,复修职贡”。经孝、景之世,常遣使入朝,守约不移。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卒,寿逾百岁。

猜你喜欢

  • 凤城满族抗捐税斗争

    辽宁凤城县满族人民的抗捐税斗争。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奉天官府派税吏到凤城、岫岩、安东(今丹东市)等地丈量山荒地,征收苛重的山荒税,定百亩征交税银50两。农民无力支付,满族人伊品三、鲍化南、朗振

  • 蒙古青史

    蒙古编年史。原名《青史》,为别于桂·旬努贝的藏文《青史》,通称《蒙古青史》。作者佚名。推测写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原书不分章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二部分叙述印度佛教和西藏诸王的世

  • 扈鲁玛台吉

    见“达瓦”(721页)。

  • 石祥祯

    ?—185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贵县那良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客家人)。颇通文墨,多谋而知兵。咸丰元年(1851),随弟(一说堂弟)※石达开参加金田起义,在石达开麾下参赞军事,因其足智多谋,甚倚重之。

  • 斡者

    即“兀者”(107页)。

  • 巴马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孟连海东一带佤族村寨对租借土地的称谓。解放前当地佤族已进入初期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占有土地的不平衡,普遍产生租借土地的现象。由于当地佤族社会仍保留母系氏族社会的若干残余,土地由妇女

  • 祁贤

    明朝官员,土族西祁第三世土司。青海西宁人。元金紫万户侯※祁贡哥星吉之孙,千户祁锁南子。明永乐十八年(1420)袭职。洪熙元年(1425),随李英征伐安定、曲先等卫。宣德元年(1426),升指挥佥事。因

  • 丝棉部落购田契

    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086号卷子。全卷7行。系丝棉部落民间土地买卖契约。内容是:“猪年夏,丝绵部李铁增兄弟之房屋地与王冈兴(地)相连,冈兴兄弟从铁增兄弟处购得(此地)之价是青稞

  • 莨峨

    见“纳若”(1266页)。

  •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