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喀喇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黑哲喀喇。因其男子皆剃发,又有薙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位置不尽相同,大体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以下的黑龙江两岸及松花江下游至伯力和乌苏里江附近地区。天命年间(1616—1626)努尔哈赤遣将招服之东海萨哈连部、音达珲塔库喇喇路、诺罗路、锡喇忻路,皆属此喀喇。参见“赫哲族”。
清代对部分赫哲族的称呼。一作黑哲喀喇。因其男子皆剃发,又有薙发黑斤之称,俗呼短毛子。史记其位置不尽相同,大体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以下的黑龙江两岸及松花江下游至伯力和乌苏里江附近地区。天命年间(1616—1626)努尔哈赤遣将招服之东海萨哈连部、音达珲塔库喇喇路、诺罗路、锡喇忻路,皆属此喀喇。参见“赫哲族”。
台湾高山族的一支。居于台湾岛东南的兰屿岛上,当地人称红头屿,距台东四十多海里。人口只有2464人(1975年)。村落由若干父系世系群组成。子女婚后多分居,故大多为小家庭。岛上多为山岳,平原绝少,农业以
(zhu主)动物名。《说文》:“麈,麋属”。一作鹿属。史载其似鹿而大,其尾可作拂子拂尘。今皆认为即俗称之“四不像”(角似鹿,蹄类牛,尾同驴,颈背类骆驼;一名驯鹿)。肃慎地产此畜,周成王洛邑告成大会诸侯
见“耶律余覩”(1313页)。
参见“宗室”(1524页)、“觉罗”(1752页)。
见“墨特勤”(2509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农民屯田。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克苏办事大臣阿桂奉命率兵至伊犁驻扎屯田时,又从阿克苏、乌什、赛里木、拜城、库车、沙雅尔等地迁移维吾尔族农民300户,安置在伊犁河南海努克(今察布查
即“头人会议”,也称“最高会议”。旧时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地区土司直属行政机构名。一般逢土司逝世,讨论其发丧和继承问题,或商定大头人的任免等重大事件才召开。除四大“涅巴”(管家)参加外,势力较大的大头人以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之一支。居显美(时属南凉武威郡,今甘肃武威西北)一带。东晋义熙五年(409),北凉沮渠蒙逊率骑5千至显美方亭破之,徙数千户而去。次年,蒙逊进围姑臧(今甘肃武威),与折掘、麦田诸部
1497—1557明代藏传佛教萨迦派名僧。藏族。《增续正法源》佛教史(又称《宝天成教史》、《袞却伦珠佛教史》)作者。该书分两部,第一部为袞却伦珠所作,第二部为桑结彭措(1649—?)所作。全书228页
旧县名。在今吉林省西北部嫩江支流洮儿河流域。明属泰宁卫。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科尔沁右翼前旗垦地置靖安县,治白城子,隶洮南府。为清末在内蒙古东部实行土地放垦,割旗地而置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