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差
藏语音译,意为“人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很少的※差巴(支差的人),又缺少劳力,支不起乌拉差役者,降为支此种差役,专门出人役,终年自带口粮,无偿为土官家服劳役,或为政府或军队修路、修房、喂马、背水等。并须向领主纳粮、柴草、鸡、羊、鸡蛋、皮袋、毛绳等实物贡赋。凡不服或少服差役、不纳或少纳贡赋者,要受罚款、鞭打甚至监禁等处罚。社会地位低下。民主改革后已被废除。
藏语音译,意为“人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很少的※差巴(支差的人),又缺少劳力,支不起乌拉差役者,降为支此种差役,专门出人役,终年自带口粮,无偿为土官家服劳役,或为政府或军队修路、修房、喂马、背水等。并须向领主纳粮、柴草、鸡、羊、鸡蛋、皮袋、毛绳等实物贡赋。凡不服或少服差役、不纳或少纳贡赋者,要受罚款、鞭打甚至监禁等处罚。社会地位低下。民主改革后已被废除。
参见“俍人”(1687页)。
?—1653※叶尔羌汗国宗室。东部统治者※阿都刺因汗次子。其父死后,于1634—1635年为吐鲁番总督。1646年,遣使向清朝进贡,顺治帝特敕谕奖励。反对其弟※巴拜汗侵扰甘肃,主张同清朝友好相处。
伊斯兰教著名古寺之一。又称西大寺。寺址在西安新兴坊,今名大学习巷。据明嘉靖年间?(1522—1566)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中统四年(1263),名“清净寺”。永乐十一年(1413),由※郑和重修。寺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奴隶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意为“有酬劳”。专指为主人饲养猪的人役。一般由主人派给大、小母猪若干头让苏龙户独自饲养,各头产子允许一次性的留一小猪作酬劳,其余均属主人所有。猪
1832—1898清末大臣。满族,爱新觉罗氏。自号乐道主人,又号鉴园。宣宗※旻宁第六子,少时勤敏,道光帝欲以为皇储,临终时亲封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起义军直逼北京。署领侍卫内大臣巡防
白族民居的一种形式。其布局由“四坊”房屋组成。与北方四合院不同处是,坊与坊之间各有一个漏角天井,加上中间大天井形成大小五个院落,故称“四合五天井”。各坊房屋一般都为三间两层,漏角天井中都有耳房,其底层
苗族舞蹈。流行于贵州黄平、兴义、安龙等地。每逢节日,妇女两手各拿一张小板凳,相互拍击,伴着拍出的节奏起舞。步子轻快活泼,节奏鲜明。快时,情绪激昂。使节日气氛愈加热烈。
见“俟吕邻部”(1690页)。
地区名。在蒙古高原南部,地处长城之北,大漠以南。为自商周至明、清,从匈奴到蒙古的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活动的场所。清统一该地区后,称内蒙古或漠南蒙古,行盟旗制度,置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
?-1631后金将领,十六大臣之一。满族。那穆都鲁氏。世居那穆都鲁(前苏联滨海边区乌苏里斯克附近),以地为氏。东海瓦尔喀人。原为绥芬路(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境)屯长。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努尔哈赤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