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
河西回鹘碑铭。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立。今存甘肃武威文庙内。碑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下有龟蚨。正面为汉文,背面回纥文,共32行,每行63字。内容叙述回纥族在河西的发展历史,是研究回鹘史和河西走廊多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河西回鹘碑铭。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立。今存甘肃武威文庙内。碑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首刻蟠螭,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8字,下有龟蚨。正面为汉文,背面回纥文,共32行,每行63字。内容叙述回纥族在河西的发展历史,是研究回鹘史和河西走廊多民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民国时省级行政区划名。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加紧部署蒙古地区的军事设施。继绥远特别区之后,于1914年2月设置热河特别区。以热河都统为最高长官,下辖新设的热河道及卓索图盟、昭乌达盟,统辖所部军队,管
亦称“掌爷”。嘉庆年间(1796—1820)清朝地方政府在云南省双江县拉祜族地区所设基层头人。管辖若干村寨。由当地群众推举有办事能力、威信高的人充当,报官府立案。其职责是管理所辖区内钱粮摊派及民政事务
辽宁凤城县满族人民的抗捐税斗争。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奉天官府派税吏到凤城、岫岩、安东(今丹东市)等地丈量山荒地,征收苛重的山荒税,定百亩征交税银50两。农民无力支付,满族人伊品三、鲍化南、朗振
即“岭西室韦”(1395页)。
即“斡鲁朵”(2426页)。
见“甫里河卫”(1048页)。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习俗。亦称徒跣、跣行,俗称打赤脚。流行于古代百越民族地区及今南方各地。此俗即一年四季“打赤脚”,很少穿鞋或木履。是适应南方气候温暖及多雨、多稻田的环境特点。《韩非子》卷7载
国民党新疆当局同三区民族革命力量联合建立的政权。1944年冬,居住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族人民因不堪盛世才和国民党的残酷压迫,发动武装起义,将国民党势力驱逐出三区,并建
?—520南北朝时期柔然女巫医。出身于鲜卑叱豆浑氏,原为高车部屋引副升牟之妻。叱豆浑(亦作是豆浑)、高车被柔然征服后,成为柔然的属部。她假托鬼神、行巫术,混迹于上层和民间,人称“是豆浑地万”(“是豆浑
即“默啜”(25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