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靴

蒙古靴

蒙古族传统靴子。古代蒙古族以游牧、狩猎为生、长期生活于草原、沙漠之中,加之战事频繁,需要不断转移牧地,追捕野兽,行军作战。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制了蒙古族特有的靴子。《蒙古秘史》载,成吉思汗早期就穿“鹿蹄皮靴”。在《马可波罗行纪》中亦记载了精巧、漂亮的蒙古靴。它不同于一般的马靴,头尖而上翘,与蒙古式马镫、马鞍及骑马姿势相适应。靴体宽大,可在靴内套裹腿毡、棉袜、毡袜、裹脚布等。裹腿毡露出靴筒外两寸许,便于穿脱。靴面的不同部位以贴花、缝缀、刺绣等工艺装饰各种花纹、图案,形成蒙古族特有的风格,穿着舒适,美观大方,防寒性能强。骑乘时护腿、护踝、上下马方便,不易挂镫。徒步时能踏沙、踏雪、防水、拨草,增加行走速度,又可防虫、防露,减少腿病。依其质地分为皮靴(古称※不里阿耳靴)和布靴(即※马海靴)两种。经不断改进,均流传至今。

猜你喜欢

  • 石古乃

    ①即“完颜习古迺”(1164页)。②即“完颜仲”(1143页)。

  • 后汉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见“刘知远”(863页)。

  • 玛占

    见“马瞻”(160页)。

  • 阔?

    西夏党项人对汉人的称谓之一。西夏语第一字“布”意,第二字“衣”意。两字当为“穿布衣服的人”,以区别“衣皮毛、事畜牧”的党项人。

  • 鱼儿泊驿路

    驿路名。鱼儿泊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为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达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间的重要驿站之一。蒙古汗国时期从中原赴漠北的东路,都是出野狐岭,经抚州、昌州,越过昌州北的金界

  • 雷定

    东汉末年氐帅。居武都郡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建安二十二年(217),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中趋下辨,定等7部万余落起兵响应。后其部分属众被曹操迁往京兆及扶风、天水等郡。

  • 陶克陶

    1863—1922清末民初抗垦斗争组织者。又译作陶克涛、陶各陶、陶什陶、套克套、脱克脱、陶克陶胡等。内蒙古郭尔罗斯前旗北部塔户域人。蒙古族。姓包。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反对清政府的移民开垦政策和旗札萨

  • 高明清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第四子。受封为定远将军。初被父派往统矢府(今姚安)镇守。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前后,滇东三37部不断起兵反抗高氏和段氏统治,父率兵讨平之,遂被派

  • 吐蕃兵制

    7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规划吐蕃兵制,将吐蕃分为5个军事行政单位:伍如、约如、叶如、如拉、苏毗如。其中伍如、约如在卫地;叶如及如拉在藏地,以上统称为“四如”;苏毗如系附属机构,在今藏北及工布一带,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书名。明代撰,不著撰人。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抗倭经过。编年体,逐日详细记载抗倭过程。其中所述湖广土司率永顺、保靖、酉阳、容美土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