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青史
蒙古编年史。原名《青史》,为别于桂·旬努贝的藏文《青史》,通称《蒙古青史》。作者佚名。推测写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原书不分章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二部分叙述印度佛教和西藏诸王的世次及上层喇嘛的世次;第三部分为蒙古历史,从成吉思汗的先世叙述到清嘉庆(1796——1820)时期。对成吉思汗及其后裔世系记述较详,且与《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等有许多不同之处。该书以抄本传世,近人谢再善将其第三部分译成汉文,并作了详细注释,由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于1980年刊印。
蒙古编年史。原名《青史》,为别于桂·旬努贝的藏文《青史》,通称《蒙古青史》。作者佚名。推测写于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原书不分章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二部分叙述印度佛教和西藏诸王的世次及上层喇嘛的世次;第三部分为蒙古历史,从成吉思汗的先世叙述到清嘉庆(1796——1820)时期。对成吉思汗及其后裔世系记述较详,且与《蒙古秘史》、《蒙古源流》等有许多不同之处。该书以抄本传世,近人谢再善将其第三部分译成汉文,并作了详细注释,由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于1980年刊印。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温真。蒙古※都儿鲁斤诸部之一,据拉施特《史集》载,为乞里克讷惕部之一个分支。亦出自额儿古涅昆(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原依附于札只剌部札木合,后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约宋淳熙十六
清军与张格尔叛军的一次战役。张格尔于※“洋阿尔巴特之战”败绩后,聚众十余万于沙布都尔庄外,临渠列阵,决水挖坝,据险扼守,以阻清军。道光七年(1827)二月二十五日,清将长龄等挥师进击,先以步卒冒险越渠
东魏孝静帝嫔妃。鲜卑慕容氏。吐谷浑可汗※夸吕从妹。东魏天平三年(535),吐谷浑王夸吕嗣立后,奉行“远交近攻”之策,亲东魏拒西魏,与东魏和亲。武定三年(545),嫁孝静帝为嫔,膺此封号。
古地名。春秋晋置。治今山西临汾市西南。西汉为河东郡二十四属县之一。东汉为平阳侯国。三国魏复改为县。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并入禽昌,太和十一年(487)复置。汉(前赵)永凤二年(309),汉主刘渊自
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中俄续增条约》。咸丰十年(1860) 11月14日,清钦差大臣奕訢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共15款。主要内容为:(1)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
1645—1701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栋鄂氏。内大臣鄂硕之子。年十四,袭三等伯。康熙十三年(1674),随安亲王岳乐率军征讨“三藩”叛乱,转战江西、湖南。师还,因功擢领侍卫内大臣,列议政大臣。二十
古水名。为今辽宁境内之浑河。唐永徽六年(655),新罗因高丽、靺鞨夺其36城,向唐求救,唐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师救援,与高丽军大战于此水。
佤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生活能维持自给的人家的称谓。即中等阶层。大多自种自食,不用靠借债或帮工维持生活,个别还收有养子。西盟佤族地区虽早已产生贫富分化,但迄至解放前夕仍不十分突出,故这一阶层
汉西域车师诸国的统称。指东汉时的车师前部、车师后部、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六国。主要分布于今新疆东部地区。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阳嘉四年(135),北匈奴呼衍王率兵侵车师后部,顺帝以车
“侬峒起义”后建立之国号。北宋宝元二年(1039),侬存福建于广源州(治今越南北部高平省),同年被交趾李氏王朝所灭。详见“侬峒起义”(14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