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坎肩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带檐帽后,“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襟,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其后蒙古族又加以改良、美化、绣以各色花纹图案,艳丽夺目,男女皆服用,方便骑射,流传至今,以鄂尔多斯制作的坎肩著称于世。
蒙古族传统服装。旧称蒙古比甲。起源于元初,由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首制。古时蒙古族穿袍服,无坎肩。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据《元史·后妃传》载,察必皇后首创蒙古带檐帽后,“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襟,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其后蒙古族又加以改良、美化、绣以各色花纹图案,艳丽夺目,男女皆服用,方便骑射,流传至今,以鄂尔多斯制作的坎肩著称于世。
?—1668清初大臣。蒙古族。明朝吴允诚后裔。顺治元年(1644),投清,自称应袭恭顺侯。时江南未平,粮道阻绝,他从明总兵朱国弼驻淮阳,统理漕务,遂请睿亲王多尔衮作书遣使招降之,继招抚代州、繁峙、崞县
维吾尔族古代散文体英雄史诗回鹘文残卷。也称“乌古斯可汗传”。原题阙佚,此题为近代人所拟。主要叙述维吾尔族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可汗的业绩。从其中有关的地名和内容分析,传说形成时间大约在10世纪,一说写成于元
藏语称“朵儿”,意“埋藏地下之物”,实指埋藏于地下的经书。古代藏族僧人有将重要佛典和著作埋于地下、岩洞、古寺殿堂或梁柱下之俗,待多年后取出,公诸于世,视为珍宝。藏传佛教称之为“伏藏”。在藏族本教中亦有
见“过折”(757页)。
1889—1960近代武术家。字风有。辽宁沈阳人。回族。祖籍山东济阳白家。幼入私熟习文。后改习武,拜回族拳师“铁臂王三爷”王殿清学查拳、弹腿,又拜河北胡奉山习棍棒。广交武林豪士,融各家之长于一身,成“
古族名。羌人的一支。春秋前已分布于今青海东部积石山至贵德、河曲一带,又称河曲羌。其居地古称赐支,故汉代又称赐支羌。因古代汉文史籍中常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泛称戎羌,故亦称析支戎。汉以后不见记载。
见“钦差镇守辽东地方总兵官”(1671页)。
?—182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鄂拉氏。隶布特哈镶黄旗。乾隆(1736—1795)末从征台湾,赏花翎,补副总管。嘉庆二年(1797),率索伦兵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寻授副都统衔,赐号博起巴
1645—1697清朝亲王。满族,爱新觉罗氏。镇国公祜塞第三子。顺治六年(1649),袭多罗郡王。十六年(1659),袭和硕康亲王。康熙十三年(1674),授大将军,率师至浙江,进征于福建叛清的耿精忠
?—743唐代回纥首领。又作护输。药罗葛氏。※承宗族子。原为瀚海都护府司马。开元十五年(727),以凉州都督王君㚟诬族父承宗谋叛,被流放于瀼州(治所临江县,今广西上思县西南),率众袭杀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