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卫拉特法典

蒙古卫拉特法典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萨克图汗驻牧处)时制定。用回鹘式蒙古文书写,原件和副本至今尚未发现,目前存有托忒文、回鹘式蒙文抄本,通常分为121条(有的分成150条)。内容相当丰富,包括僧侣和宗教、驿传运输及赋役、氏族生活和婚姻嫁娶、畜牧及狩猎、私有财产和继承权、刑法及审判制度、各部相互关系及攻防组织等规定。在协调诸部关系、建立共同抵御外侮的同盟及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起过一定作用。是研究蒙古族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与《喀尔喀法典》、《理藩院则例》被誉为蒙古法三大文献。有俄、日、德、英等文译本。

猜你喜欢

  • 于仲文

    545—612北周、隋大臣。字次武。鲜卑于氏(原为万忸于氏)。先祖代人,后迁洛阳、长安。燕国公、大左辅※于寔子。少聪敏好学,师事博士李详,习《周易》、《三礼》。初为赵王宇文招属下,历迁安固太守、御正下

  • 康僧会

    ?—280三国时期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世家天竺。后因父从商移住交趾。10余岁时,因父母双亡,被迫出家。为人弘雅,有识量。又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通六经,熟知天文图纬。时值孙权雄据江南,而佛教未行,欲

  • 莫何去汾

    见“莫何”(1823页)。

  • 夷离的

    见“乙林免”(4页)和“阿点夷离的”(1237页)。

  • 刀算党

    明代云南地方土官。孟波人。傣族。原为麓川思氏地方政权的招鲁(土官、地方首领)。洪武三十一年(1398),附明,建文四年(1402),任威远州(治今云南景谷县)知州。永乐元年(1403)二月实授。同年,

  • 分榜

    清代八旗满洲、蒙古众生员参加乡试、会试另行张榜公布中式者名次。①顺治八年(1651),京旗士子始参加顺天乡试,卷试满文。取中举人:满洲50名,蒙古20名,另为一榜张挂。九年,会试、殿试,依例蒙古归满榜

  • 勉辛

    见“耶律娄国”(1317页)。

  • 士子古明

    旧时云南宁蒗地区普米、纳西族人民反抗土司压迫进行※散羊毛疙瘩”活动的组织领导者。由群众选有威望者担任,任职不定期,一般在两次斗争之间推举,如领导反抗斗争得力,可以继任,否则另行选举。受压迫的群众个人或

  • 清真教

    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的一种称谓。亦称“清真教门”。元代杭州建有真教寺,关鉴著泉州《清净寺碑记》,始有“真教”、“清净”之称。为元末、明初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的由来。此称主要在回族及部分东乡、保安、撒

  • 雒常

    树名。一作雄常,“常”又作“棠”。产古肃慎族地(今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史载此树之皮可制衣。今东北地区产桦树,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族于农历五六月间将其皮剥下,去掉其表面层和里面硬皮,然后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