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恩

苏恩

鄂伦春族冬装皮袍、皮袄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5—7张秋冬季长毛狍皮制成,极保暖御寒,可穿3年。也以鹿、犴毛皮制之,可穿4年。毛磨掉后可作春秋夹衣穿,又可穿3年。缝做一件,需3至8天。20世纪以前,纽扣以鹿骨、犴骨、兽角或木制,后用铜扣。本为自用品。民国时期有的户制作后开始当商品出售。男装叫“尼罗苏恩”,女装称“阿西苏恩”,详见各条。

猜你喜欢

  • 内阴部

    见“讷殷部”(920页)。

  • 哑不害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汉文又译作哈不害、哈不豁。对蒙古贵族之女的称呼。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哑不害,是王子并各台吉之女,与宗女同”。茅元仪《武备志》、郭造卿《卢龙塞略》所载蒙古译语

  • 诰哈滚

    布朗语音译。旧时布朗族氏族公社氏族长的名称。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通常由辈份高的长者担任,不世袭。其职责是对内管理分配氏族公有土地,调解纠纷,主持宗教祭祀,教育后代。对外代表本氏族。重大事务需经氏族会议讨

  • 隆庆二十五族

    见“玉树二十五族” (477页)。

  • 格当库伦

    见“崇寿寺”(2060页)。

  • 佤语音译,意为“寨子”或“地方”。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的称呼。最早可能是指氏族公社的聚居地,后来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逐渐演变为地缘性村寨,每个村寨大多住有不同姓氏,已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体。大

  • 陈大陆

    见“陈大六”(1257页)。

  • 果洛克族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又称果洛、俄洛、郭罗克等。拉加寺以西积石山一带藏族部落专称。为古代西羌、吐蕃、蒙古等各族在长期相处中融合而成。初俱居住于大、小金川上游及三都昆仑河一带。清中叶后,因惧官军征讨,

  • 百夷传

    书名。1卷。钱古训(号坚斋,浙江余姚人)、李思聪(湖广桂阳人)撰。成书于明洪武年间。二人均为洪武时进士,同官行人司行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奉使缅甸及百夷(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调解云南

  • 僜人

    自称“代”或“代巴敌”。藏语称“僜巴”。西藏地区待识别民族的群体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的杜莱河、格多河、察隅河及额河流域,约2万多人。其先民为世居察隅的土著“卡登卡拉”和约在明末清初由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