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苏尼特右翼旗

苏尼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部。牧地东界苏尼特左翼旗、西界四子部落,南界察哈尔镶黄旗,北界大漠。元为兴和路地,明为成吉思汗后裔所居,至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号所部曰苏尼特。再传至绰尔衮,居西路,为避察哈尔林丹汗侵凌,往依喀尔喀。崇德三年(1638),绰尔衮子素塞复率众附清。七年,被封为札萨克多罗郡王,掌本旗,世袭。札萨克驻萨敏锡勒山,会盟于锡林郭勒盟。

猜你喜欢

  • 四郎城古城遗址

    金桓州遗址。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黄旗大营子北4公里,上都河北岸。金代建立。因在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桓州。城为方形,东西长1052.5米,南北宽1136.8米。城墙周围有向外凸出的马面。是金代设治的

  • 兀奴忽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兀讷忽臣”。“兀奴忽”意为“马驹”,“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放乳马的”,即专门掌管放牧马驹者。蒙古俗,马驹与牝马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马湩。据《元史·兵志

  • 东北边防辑要

    书名。※曹廷杰撰。2卷。清光绪十一年(1885)成书。该书博采群书、档册和访问记,记述东北古代战守险要及边界沿革等,时时上至先秦肃慎,下至清末;范围远及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事涉邻近诸国;首次记载了明奴儿

  • 斡纳阿剌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称呼。又作“温纳何剌”、“温纳河剌”。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斡纳阿剌为※六院部下之一石烈。《辽史·营卫志》称: “斡

  • 哥勿城

    古地名。高句骊筑。所在有二说:一说哥勿即高句骊东明王朱蒙以沸流国地(在今浑江上游)所置“多勿都”之“多勿”(高句骊语,“复旧土”之意),故址在今吉林省通化县境;一说其音近国内城,即今吉林省集安县之石城

  • 蓝松三

    ?—1564明代畲族起义首领。一作蓝松山。畲族,广东程乡(今梅县)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发动广东大埔、程乡畲、汉人民起义,活跃在广东惠州、潮州间。二月,与占据铜鼓嶂的大埔起义军首领余大春合兵攻三

  • 吹吹腔

    白族戏剧。是在※大本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有20多种,唱词基本上仍采用“七七七五”(前3句7字,后1句5字为一段)的民歌形式。唱腔曲牌按生、旦、净、丑划分。演唱时主要以白族民间乐器唢呐伴奏,配有锣鼓。

  • 呼征单于

    ?—179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呼征。※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子。灵帝光和元年(178),父死,嗣立。翌年五月,因与汉使匈奴中郎将张修失和,被其擅杀。另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七月,张修坐

  • 八番顺元宣慰司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至元十五年(1278),罗氏鬼国主阿榨(一作察),并西南番河中府方番主韦昌盛纳土内附,命名为其地安抚使,佩虎符。十六年,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降西南诸番,置八番罗甸

  • 广州杨氏家谱

    回族族谱名。1934年由广州回族人杨家聪、杨国清、杨炳成主持修成。铜印本、1册。此杨姓回族人,原居河北正定府(府治在今正定县),明万历间(1573—1620),奉调征广西寻州(治桂平县)大藤徭民,驻防